第(1/3)页 五月初四,近午时。 掖城县衙传出消息,白如水的伤势已无大碍。 罗家老爷子罗忠亲自登门道歉,痛骂逆子罗蛮蛮,但也表示自己根本管不了对方。 而后,掖城知州罗顾也专门看望了白如水,并在百姓面前表示,州衙一定会贯彻朝廷的变法措施,将罗山淘金人的问题妥善解决。 此事在掖城传的沸沸扬扬,老少皆知。 街头巷尾,议论者无数。 自然而然,这些消息也都传到了苏良的耳中。 原本,苏良打算联合当地州衙、县衙,带着五百龙羽军先将那些淘金人全部制服,而后再与他们商谈。 毕竟。 持械威胁朝廷乃是大忌,一丝一毫都不能容忍。 但白如水自伤后,掖城百姓的反应让苏良感觉有些古怪。 百姓们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莱州知州罗顾、掖城知县白如水响应朝廷号召,乃是好官,罗蛮蛮为了淘金者的利益反抗也是情有可原。 一部分百姓觉悟这么高。 苏良能理解。 但所有百姓的觉悟都如此高,就不对劲了。 百姓对好官的评定,一般源于此官员是不是对他们好。 罗顾和白如水只是严格执行朝廷策略,便如此受百姓拥护,甚至有些人盛赞其为百姓父母官,显然不现实。 即使帝都汴京城的百姓都没有如此高的觉悟。 此外,苏良在茶馆听百姓闲谈时,总觉得一些人讲话有些刻意。 苏良是在汴京城的舆论圈子浸泡出来的。 对这些舆论话语甚是敏感。 他总觉得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操控了民间舆论。 这时。 苏良想起一个人,莱州通判朱旺达。 州通判乃是一州之监察官,看似为知州佐官,其实实权不弱于知州。 一州之大事。 基本都要知州与通判共同署名才行。 而在莱州,朱旺达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甚至都比不上掖县知县白如水。 当下,朱旺达已年逾六十岁,大概率今年年底就会转闲职。 他在莱州已两年有余,应该对这里的事情很熟悉。 可能是因他已经没了仕途之心,所以甚是低调。 苏良与他虽未曾谋面,但看过他的考绩单。 朱旺达的多任上官对他的评价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踏实,节俭。 当即。 苏良便让徐莽拿着他的亲笔信去邀请莱州通判朱旺达秘密见一面。 待苏良见过他,了解一些信息后,便准备公开露面。 …… 入夜。 苏良出现在掖城城南的一座宅院内。 苏良要了解民情,故而住在客栈,而秘密见面,自然是在私宅中最好。 不多时。 一个身穿灰色长衫,胡须花白的老者快步走了过来。 苏良迅速站起,迎了过去。 苏良一眼就注意到朱旺达身上的长衫已洗的发白,而脚下的靴子更是一双几乎穿变形的靴子。 堂堂一州通判,年俸最低也有五百贯,如此朴素,着实令苏良感到意外。 即使是视金钱如粪土,向来不在乎穿着的王安石,也不会穿如此寒酸的衣靴。 若赵祯见到这一幕,绝对会大发雷霆。 堂堂一州通判,竟然这样穿,这不是在表示朝廷薄恩吗? 在苏良眼里,这样穿只有两种可能。 沽名钓誉。 或将俸禄都救济了穷人。 朱旺达看到苏良后,迅速拱手道:“莱州通判朱旺达见过苏特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