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一百零四章 “临安大才!” 临安公主享受着周围震撼惊讶的目光,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虽然这首诗有几句听不懂,但显然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尤其末尾两句实在叫人振奋! 三皇子脸色难看,这一局显然也输了。 即便他再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说临安公主这首诗实在是太好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连他听了也觉得心旌摇曳。 杨太妃笑吟吟的道:“三皇子,你可认输?” “哼!”三皇子阴沉着脸,虽然很不想承认输了,但此刻再嘴硬就是耍赖了。 三皇子身后一个书生低语了两句。 三皇子神色微动,微笑道:“这场诗会,算公主略胜一筹!本皇子有个故事,想讲给诸位听听。” “哦,什么故事?”临安公主淡眉微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杨太妃亦是面露狐疑之色,都已经认输了,还送什么故事? 只听三皇子缓缓道:“桓帝时有人辞公府掾者,倩人作奏记文;人不能为作,因语曰:“梁国葛龚先善为记文,自可写用,不烦更作。”遂从人言写记文,不去葛龚名姓。府君大惊,不答而罢。故时人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 待他讲完,杨太妃顿时面露怒容,临安公主脸上也是一变。 大周学子也是面露狐疑之色。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在桓帝时期,有一个负责写一些文书奏折的书记官,实则文采有限,文书奏折都是别人代笔的。于是他的朋友出主意说:“梁国有个人叫葛龚,他的公文写的很好,你把他写的公文资料拿过来参考一下就可以了,不用麻烦重写。” 这人于是将葛龚的公文一字没改全部照抄一边,结果他的上司看到后发现这人连葛龚的名字都直接抄了过来……后来的人又造了一个俗语出来:“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这个故事明显就是讽刺临安公主所作诗文都是抄袭别人的。 李凡暗道厉害,这个司国三皇子,还是有点本事的。 虽然输了,但仍能以故事反击。 三皇子又道:“本王来时,又听到一个故事,不知诸位想不想听?” 杨太妃脸色难看的道:“皇子想说什么就说吧!” 不想听难道你就不会说吗? 虚伪! 三皇子呵呵一笑,说道:“时有高平郗绍,亦作《晋中兴书》,数以示何法盛。法盛有意图之,谓绍曰:"卿名位贵达,不复俟此延誉。我寒士,无闻于时,如袁宏、干宝之徒,赖有著述,流声于后。宜以为惠。"绍不与。至书成,在斋内厨中,法盛诣绍,绍不在,直入窃书。绍还失之,无复兼本,于是遂行何书。” 杨太妃听完,脸色就变得更加阴沉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