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陕西的道路交通已经很发达,而且铁路也是南北畅通。原本是可以坐火车先到延安府的,高峻山想乘机考察一下沿途的风土人情,便决定坐中吉普去。 三位老臣没有谁敢反对,皇上发话了,拼着老命也要奉陪。 1661年7月5日中午,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四人坐上一辆中吉普就上路了,李德容要开一辆大卡车护送,高峻山没同意,他告诉李德容,这是朕的天下,谁敢与朕为敌? 线路图都已经画好,高峻山计划从西安北上,经泾阳、三原、富平、耀州、同官、宜君、中部、洛川、鄜州、甘泉、延安、安塞。 他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泾阳。 高峻山这次没有把李德容带在身边,而是带了李虎。李虎是李部司的儿子,陕西人,无论从人文风情还是语言,李虎都要胜出李德容,再加上李虎是漕帮老大,自从贝加尔湖引水工程完工之后,陕西、山西都已经成为了鱼米之乡,两省境内江河纵横,漕帮在这两个省份发展迅速,现在漕帮的堂口已经遍布陕西和山西。 这就是高峻山要把李虎带在身边的原因。李德容不放心,让一个警卫班带上发报机,开着一辆中吉普跟在高峻山的中吉普后面,两车相距大约十里左右。 这次出门高峻山规定,大家都穿的朴素一点,他认为,只有接近普通百姓,才能够真正知道底层人民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一次的出行,颇有微服私访的味道。 三位老臣听说要着素衣出行,很是兴奋,他们也想过一过普通人的生活,只不过找朴素的衣服费了不少的周折,最后还是花了些钱在市场上买了几套旧衣服。 吉普车出了西安城的北门,一路向着泾阳而去。马路算是宽阔,也是水泥铺的路面,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马车、驴车甚至还有牛车,偶尔会看到运粮食的卡车在马路上行走。 现在正是收割水稻的季节,马路两边都是水田,水田里面长满了黄澄澄的稻谷,农民们在忙着在水田里面收割。 刘鸿儒看到车外一片丰收的景象,感叹道:“变了!变了!这四处的水田。这丰收的景象,这分明是在江南的田野上呀!” 高峻山道:“这就是潘自得的伟大,他就有这个本事把华北大地变成鱼米之乡。” 百里沙恭维道:“这是有英明的皇上,才造就他潘自得的伟大!” 高峻山道:“贝尔加湖的引水工程不是什么人都能完成的,这么宏伟的工程,如果是换成另一个人去做,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够有现在这样的效果。” 田文居道:“难怪皇上一定要潘自得去搞苏伊士运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