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滑过……-《文豪的悠闲人生》


    第(2/3)页

    华国梦想秀

    山清水秀

    年代秀

    刘秀

    秀!”

    以上纯属吐槽,如有意外,算我炒……

    ……

    ……

    “咳咳,看来大家都是段子手中的段子手啊,三句不离秀,开口必秀啊!话说,你们是来看直播的还是来捣乱的?”

    “一边看直播一边撸啊啊……”

    “楼上不要太秀……[捂脸/]”

    “(装作)看不懂的样子。”

    “听说这次的汇演,华影请来了两大天后,一位影帝,一位一位天王,三位影视剧老前辈来坐镇的?”

    “这个其实已经石锤了,如果你们看过华影学院的官网,就可以知道这场汇演的登场人员了。其实说起来,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其中某一位的演出了。”

    “哈哈😄,听说这场汇演还有李大大的演出,还是蛮期待的,怎么说呢?感觉大大的作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楼上说得对,作为一名忠实粉丝,对于大大的作品那是最为了解不过了,但是,但是,特么的能不能不要乱跨界啊,好好做一样事也可以啊![捂脸/]……大大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不务正业了!”

    “就是,你说你唱歌就唱歌呗,反正歌曲都好听,本来还挺期待下一张专辑呢,但现在什么信息也没有了,你说坑

    亦或是借檀香这一话题引开了怀旧的思绪和惆怅哀婉的情怀,画面感非常强。整首词的背景既然是秋天,那么“窗花透窗棂”这句中的“窗花”有可能就不是真正的窗花,而是在深秋之时屋外寒气所凝结而成的像窗花一样的冰凝。

    深秋的窗外,寒气逼人,空气渐渐凝结成窗花附着在窗棂之上,看着忽明忽暗的檀香,让人不禁回想起了往事。

    天色渐暗,屋内的人儿一边剪纸,一边回忆着内心深处某个日思夜念之人,她的身姿如同剪影一样清晰。

    那么这个她,有可能是他的恋人,但我更多的愿意把它理解为是美人。

    他今生被那些美丽的灵魂所蛊惑,日思夜想自己就是她们的转世,就是那些倾城倾国的隔世佳人,也是他毕生所追逐的梦想。

    “我参透斑白了发鬓故事嶙峋心不平曰命”,“参透”二字,有种彻悟和顿悟的了然。

    “故事嶙峋”,嶙峋本指凹凸不平、峻峭突兀的石头,在这里特指跌宕起伏、坎坷崎岖的人生。如说命运,休论公平。

    想起过往种种,心绪难平,突然明了,一路走来所忍受的各种艰辛困苦和是非恩怨,万般是劫,一切皆为宿命。

    “如意轻屏风静冷清北风行古道遗孤亭”,一种苍凉落寞的场景跃然于纸上。

    这里的“如意和屏风”,看似具体的物件,其实泛指屋里所有的摆设和铺陈,“轻、静”二字,主要是为了对称,渲染出清冷苍凉之境。在北风渐骤的古道旁边,突兀的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亭子。

    后面一句的重复,主要是为了着重渲染苍凉这种气氛,从而引出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今生繁华杳然空井红尘爱恨无根浮萍风化虚名我归隐”,前面的铺陈是为了后面的“归隐”。

    意思是今生的繁华如空井一般深暗幽寂,转瞬间即逝;滚滚红尘之中,爱恨如那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那些虚浮的名号于他来说,终究会被风化,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此归隐山涧林泉,不问世事,乐得逍遥。

    “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薄命/叹倾城盛名/我微醺面北思君/等天明憔悴入铜镜……”,女声唱段可谓惊艳之笔,与男声唱段相互呼应。

    就像是原唱者追逐梦想的自诉与自醒,崎岖不易;又像是美人在哀叹自己红颜命运的多劫,苍凉而悲壮。

    就算倾城倾国又如何,终究难逃红颜薄命的纠葛。

    似梦非梦,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看透人生又如何,不过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不如在劫运里糊涂谋醉,大智若愚,酒至半酣,最好不过。

    一人独酌的境遇,更能让人联想到美人深宫里那无边的寒冷和寂寞,酒入愁肠,勾起了无限相思之情,彻夜难眠,一身的疲惫和憔悴,悉数落尽明亮的铜镜之中。

    “娥眉颦/愁为邻/缘尽/我子夜泪满襟/不信……”,第一段唱词中的前四句在此重复,是为了铺陈和加重一种苍凉失落的境况,从而引出这句歌词,承上启下。

    “娥眉颦”一语出自袁枚的“生就娥眉颦更好,美人只合一生愁”诗句,“娥眉”泛指美丽的女子,而“愁”是古诗词中用得次数最频繁的,婉约派词人纳兰容若尤其擅长。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下美人蹙眉呢?原来是在宫廷深院中忆了心爱之人,想起与他之间的缘份竟如此短暂,忍不住泪湿满襟,怎么都不敢相信。

    “伊人重情秋色入林奈何姻缘如叶飘零而我仓皇前世寻”,“伊人”指的是李玉刚心心念念的那些美人,本都是重情之人,奈何命运弄人。

    在诗词中,秋色多半是为了渲染离别的境况,萧条、肃杀、苍凉、哀婉。

    这里的“姻缘”,可以理解为美人心中所爱之人,她们之间的姻缘像秋天的落叶般随风漂零。虚实切换自如,过度从容。前两句是虚,后一句则是写实,李玉刚一路追寻着美人的足迹,寻找那些遗落在前世的记忆。

    “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聆听/我心事入琴/弦外音/拨乱曾经丝竹轻却重重/伤心……”可以想象这样一副画面:一位美人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窗下,幽幽的拨弄着琴弦,这深宫大院知己难逢,只能将细细的心思诉诸于琴。

    回忆重温,思绪翻腾,琴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凌乱。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虽然说已是名满天下的绝代佳人,可是有谁真正能懂我心,能明我意?

    无法看清的真相,无法明辨的是非,无法挽回的时光,无法预知的未来,无计可施的情爱。

    想到此,不禁悲从中来。

    整首歌词以女声唱段结尾,如泣如诉,哀婉之情溢于言表。

    半生逐梦如令,萦绕于怀的,只怕是比相思之情更深的愁苦

    这首歌,就李旭升个人看来,其实是一首写红颜美人薄命与红颜易老相关主题的女性心理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的女性情怀作品,带有深深的哀怨与忧愁之思绪,是淡淡悠悠愁愁的美人歌吟。

    虽然它不是很火,但经典无疑。

    ……

    ……

    云幕月一连看了好几首,发现都不错,有点难选了!

    而这时,她就看到了手中的这首。

    名为《半城烟沙》的歌曲。

    根据曲意,她半哼着唱了起来。

    有些爱像断线纸鸢。

    结局悲余手中线。

    有些恨像是一个圈。

    冤冤相报不了结。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忠义之言。

    自欺欺人的谎言。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