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测试-《泛银河战纪》


    第(2/3)页

    肖成仔细去看,果然如云聪明所言,在热能伤害的打击之下,装甲层熔合在了一起,原本具备的优势便不再明显。

    现在太空作战中,为了应对地方舰队针对某一种伤害的特别优化装甲,一支舰队的同一种主力战舰,都会在主炮搭配上分别选择电磁、热能、动能三种均衡伤害的主炮。

    由第一波进攻之后由大数据采集迅速判断评估三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再择优选择对应的地方防御最薄弱的某种伤害的主炮。

    因而,这种热能伤害确实便是这磁力覆甲结构战舰的最大弱点,他便开口:“可有应对措施?”

    云聪明点了点头:“只能从第一层护盾上设法向热能伤害的更高抗性上着手了。”

    星舰的第一层防御体系,自然便是护盾了,基于致密纳米层经过能量引导叠组均匀分布在战舰表层或者数米十数米外,其形态无形无色,近乎透明,肉眼可观察到其间的能量流动,因此,又被习惯性称呼为能量护盾。

    这种特殊的纳米材质在能量的维持之下,具有超高强度的粘滞特性,所有的外部伤害都能被它们首先阻隔开来,以此保护内部的战舰不受创伤。

    战舰内部的能量反应炉远远不断提供着充足的能量维持着能量护盾在舰体的表层保护,一般情况下,只需保持能量反应炉的能量输出均衡,便能保持整艘战舰内部能量、外部武器模块,以及能量护盾所需的能量运转。

    但根据战争的进程不同,其中也有不同的差别,比如己方舰队处在战争优势方,前方又有专业的防御舰队抵挡敌方进攻,那么后方的战舰便会将能量护盾所需的能量减少,将多余的纳米质回流进装甲层内的储存空间,将更多能量倾泻给武器模块增强攻击伤害。

    当己方处在被动之中,便会将武器模块的一部分能量转到能量护盾模块之中,从舰体装甲模块之下以及仓库内抽取更多的纳米质以增强星舰能量护盾的强度。

    甚至在极端的被动防御以及撤退过程中,武器模块将完全下线,全力输出至动力系统以及能量护盾模块之中。

    这便是能量护盾的运转原理,而纳米质的构成和生产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这东西发明以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能量护盾纳米质也不断更新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