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献俘(1)-《大宋之光》
第(2/3)页
耶律德光求之不得,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石敬瑭成为后晋太祖皇帝。
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耶律德光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
耶律德光是历史上最早提出一国两制的番夷皇帝。
辽国的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
耶律德光还整订赋税,奖励耕战,发展生产。
会同九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携倾国之师南征攻陷汴京;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亡后晋,改契丹国号为大辽。
耶律德光实现了自己做中原皇上的夙愿,在汴京接受群臣八拜后恶习不改;怂恿兵士继续“打草谷”,致使黄河两岸汉人武装反抗;辽朝在中原统治动荡不安,加之连年征战,契丹民族不堪其苦;耶律德光不得不罢兵北还。
耶律德光退回草原后宋朝还未建立,而耶律德光死去后;辽景宗耶律贤即位,耶律贤是个很有作为的帝君;在位时重用汉官革除弊制,辽国出现中兴。
耶律贤对燕云十六州这道天然屏障更加重视,赵匡胤试图用币帑购买的计划只能是雾中看花。
赵匡胤日如中天时撒手西去,志大才疏的赵光义采取卑鄙手段登上皇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决心用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高粱河和雍熙北伐两场战争被辽人打得只剩一条裤衩;他自己也是身中箭簇侥幸逃脱。
从辽人铁骑下捡了一条性命的宋太宗至此不再提夺回燕云十六州之事。,辽景宗死后儿子耶律隆绪继承了皇位就是辽圣宗。
辽圣宗即位时只有12岁,朝政大权落在母后萧绰手中;萧绰小名燕燕,有武则天之手段,辅佐儿子期间辽朝国力达到鼎盛。
萧燕燕的争执图谋跟先祖耶律德光不分伯仲,想做中原之主的野心日渐强盛;辅佐辽圣宗期间不断对宋国发起攻势,宋朝这边却是懦弱的襄王赵恒上位。
赵恒压根儿就不是萧绰对手,但赵恒也有优渥一面;那就是发展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咸平之治”堪称唐朝的“贞观之治”。
咸平之治闻名遐迩,开创了宋朝经济、科技、文化繁荣的先河,但宋朝在军事的羸弱却是人人共赌;跟契丹人作战屡屡败北。
宋朝急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鼓舞士气,郑爽在太行山杀敌坪擒获的293名契丹将士无疑是罕见的一场胜利。
郑爽利用这场胜利举行轰轰烈烈的献俘仪式,无疑是大快人心;鼓舞斗志的事。
293辆牛车在太行山的杀敌坪一字型摆开,293个契丹鞑子站立牛车上的囚笼之中;一个个像落水老鼠灰不溜秋,低头耷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