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一天,邢氏躺在司马伦的怀里,娇娇地对司马伦说,“白天见到了皇帝,他穿着一件裘皮大氅可真是好呀!” 司马伦说,“你看着好,赶明儿也给你做一件。” 邢氏说,“你唬我,你上哪儿能搞到那么好的裘皮呢?” 司马伦拨了邢氏一下,说,“我当然能搞到。” 司马伦是个行动派,第二天,他找到了散骑将刘缉,他知道刘缉和皇宫公所的人熟悉,就让他收买工所的人,打算盗窃皇宫工所里的御裘,没想到,被人发现,把实施盗窃的人抓住,盗窃的人说是受刘缉的指使。 廷尉杜友审刘缉,说,“你指使公所的人盗窃御裘,真是好大个胆子!那么,有没有人指使你呢?” 刘缉想了想,让杜友没有想到的,他说,“有。” “谁?” “赵王。” 刘缉想,我一提到“赵王”,你杜友就不敢说什么了。 当时,杜友是没说什么,但是,他回头就报告了上级,偷窃皇上的东西,依罪是要砍头的,不仅实施者,就是指使者,刘缉也是死罪,就连司马伦也应与刘缉同罪。 上级报告了最上级皇上,朝廷之上,有司奏司马伦爵位重又是亲属,不能连坐。 谏议大夫刘毅反驳说,“王法赏罚,不论贵贱,然后才可以使礼制齐一刑典显明。司马伦明知御裘不同寻常,却指使手下唆人偷窃,本与刘缉同罪,可以按亲属和地位酌量减罪,而不能置而不问。应该按法律折中。” 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对,然而司马伦是自己亲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 元康初年(291年),迁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 司马伦刑赏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于是被征召回京。不久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