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文思如泉涌-《人生如画》


    第(3/3)页

    但是输入了“喀秋莎”之后,除了介绍二战苏联卫国战争喀秋莎火箭炮立下的不朽功勋之外,再就是那首苏联歌曲了,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火箭炮的影子。

    看来,老天爷好象是为难我,不让我耍这种小聪明似的。

    唉唉!不就是一首矮小的诗歌么?至于这么费力地到网络上来查询吗?那本《解放军文艺》上,兴许就有现在的诗歌等着我去借鉴呢!

    我看看期刊杂志架那儿,于股长已经走了,只有后勤处的一位助理员在那儿看一本后勤保障知识的杂志,于是就离开电脑,把那本《解放军文艺》拿在手里。

    首先打开目录,见这期杂志上都是小说作品,仅有的两三篇诗歌也是歌颂后勤部门女兵岗位巾帼英雄的,就有些失望。再找找,就是报告文学了。

    而且这报告文学是反映边防战士生活的,其中连炮的一点儿元素也查不到。看来,我无法借鉴什么了,只能是凭着自己的感受,硬硬的往外憋出那些句子来了!

    不过,在这期《解放军文艺》杂志上,有一篇谈诗歌创作的理论文章,让我看得着了迷。这篇文章是说,现在的诗歌,不再是传统白话体、激情体、歌词体了。

    要回归诗歌的本位,要写出独特的感觉,要写不同于常人的诗性来。接着,又举例说明,其中有顾城、北岛、舒婷……就是没有举那些传统的老歌词作者的例子。

    其中,我在学校唱过的多首歌曲的歌词,觉得够美的了,但是,对于这些通俗易懂上口的歌词,文章作者似乎是不屑一顾。好像是在蔑视老古董一般。

    接着,我慢慢地读下去,作者又介绍了如何捕捉灵感的问题,中心意思,就是诗人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捕捉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