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非典前后的深圳地产-《王牌销售人》


    第(2/3)页

    顾佳彤被提升为业务二部副经理,和张英菊一起带10个销售人员。

    泰华地产作为开业8年多的老牌地产经纪公司,早期其运营状态一直良好,每年利润也是稳步增长,除去各种开支外,公司每年都能稳定赚取几百万元利润。

    但此刻两个老板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在中源、同方、世弘等几大地产经纪公司纷纷布局线下,占领各住宅小区门店,开始面对面接受业主们报盘和接受客户上门咨询的情况之下,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靠传统的电话接客,没有想到走出写字楼,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占领未来市场份额。

    当赵敏他们意识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也失去了最佳扩张机会。

    于是泰华地产不可避免的在报纸广告等越来越没有效用的后期,走向衰弱,直到两个老板彻底关掉公司转行。

    最先关门的是泰华地产在上海古北的分公司,也许是接不上地气,上海公司自开业后,就没赚过钱,最终在2004年年底被宣布,老板之一的黄东海再次回到深圳,跟赵敏一起管理深圳公司。

    后来关掉的中介公司很多,不止泰华地产一家。

    张英菊统计过,2000年时深圳有近百家地产经纪公司存在,后来跟随泰华地产一起消失的有90多家,连同消失的还有那些曾经辉煌的第一代中介公司的老板们。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盛极一时的同方地产,最终也分裂出三家公司。

    三个老板早期结盟,做出了深圳2005年前三甲的代理公司,后因为不和加上男女老板感情纠纷,最终破裂分家。

    当然早期第一代开中介公司的老板们也是赚够了。

    他们中有些人选择了衣锦还乡再创业,有些人选择换个行业再出发,有些人则是跟随时代潮流,移民去了欧洲美国以及新西兰澳洲等地。

    更有一些人是彻底告别了都市,选择归隐南山野居,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世事。

    但还有一些年轻的老板们不甘心,去了二三线城市从事二级市场代理.

    这些年轻的老板们大多是2005年后创业的,原始积累完成后,就想到了更远方的天空。比如从泰华地产离职的陈杰。

    2008年,泰华地产宣布关门前,陈杰辞职去了武汉创业。

    2004年卖完香满园后,李娟在海岸城附近又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海映世家”,单价仅4500元。首付2成后,她手里还有几十万现金,留着月供。

    与李娟一起购买海映世家的还有张英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