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谈海音是魔都交大的学霸级才女,去哈佛之前在麦肯锡工作,年薪五万美元,后来美林银行投资银行部,开出的年薪是十万美元,五年后可涨到五十万美元。 在商学院MBA的学习中,赵亦波系统学习了“三角结构”、“四P理论”、“五C模型”、“六西格玛”、“7S框架”等管理学理论,逻辑功底突飞猛进。 一九九八年暑假,新加坡政府委托哈佛商学院,做一个互联网课题,主要目的是“西学东渐”,把美国网络运营模式成功复制到新加坡,赵亦波参与其中。三个月搞下来,课题小组的结论是“美国互联网模式不具有复制性,成功与否完全视个案而定。” 不过,一个拍卖网站eBay引起了赵亦波的注意,eBay把一个原本低效的二手货拍卖市场变得很有效率。那时在我国内地,“倒爷”依旧很吃香。这个模式最适合华国。 赵亦波突然来了灵感,他决定和谈海音回国,创办一个类似eBay的网站。 一接到赵亦波的电话,谈海音马上有了兴趣,她说道:“国内网络发展速度实在太快,要做就必须抓住时机,立刻开始。” 的确,自从一九九三年华晨宝马在纽交所上市后,“华国概念股”就开始大放异彩。 更为有利的是,一九九九年全球皆为网络癫狂。想想看,美股纳指指数从500点涨到5000点只用了短短的9年。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网络科技公司都相信,“30岁以后退休,然后去加勒比海买个小岛,天天晒太阳。” 也就在一九九九年,很多日后的互联网大佬开始起步。马文在杭城郊创立了阿狸公司,梁建章与沈南鹏等三人创立了携程,李国庆创立了当当网。 而当年六月,手拿C2C的拍卖网站商业计划书的赵亦波敲开了万通的办公室。赵亦波刚落座,IDG的人马已经赶到,王总与章总一看到邵亦波神一般的履历,没到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然后赵亦波带着四十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微笑着离开。 有了四十万美元垫底,以赵亦波和谈海音的号召力,团队组建那还叫事?更何况商业模式、技术开发都是现成的,搞个“eBay的华国克隆版”就可以了。 当时有评论说“易趣的交易模式在华国行不通。”说实在的,赵亦波心里也在打鼓,当时国内连上网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别说网上付款,快递物流等等了。 但是,每当晚上回家重温美国eBay的发展经历,赵亦波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eBay1995年9月4日刚刚成立,而3年后的1998年9月24就正式上市,每股18美元,当天就暴涨到47.18美元,上涨了166%,市值超过100亿美元! 赵亦波一思索“易趣的交易模式非常清楚,说白了就是让更多的买家买到东西,让更多的卖家卖掉东西。”于是,他坚定信心干到底。 1999年8月18日,易趣网正式上线。不过当天只吸引到二十多个用户注册,其中还包括赵亦波、谈海音两人注册的四个账户,网上拍卖的物品都是四、五个员工自己捐的三、四十件小电器包括电吹风、音箱等。 那个时候所谓的网购,其实就是“网上找到人以后,然后两个人约好,在西直门门口,还是在东直门见面。” 不过,作为我国第一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很快吸引了一批敢于尝鲜的网民,不到一个星期就有超过五千名网友注册。 二十天后的9月8日,易趣在魔都的《申江服务导报》上,一举砸下5万多,刊登了半个彩版,当天上午10点钟,易趣服务器一下子就宕掉了,因为瞬间涌过来一万多名网民。 到了10月16日,注册用户已经达到4万人,拍卖物品达到2.2万件,网上交易额突破1千万。此后,易趣网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隔年的1月11日,注册用户突破超过10万,物品总数突破10万件,网上成交金额突破7000万元。 风投自然不会对易趣的强势崛起熟视无睹,1999年11月,3家美国风投主动送来650万美元,隔年3月,路易威登又强行塞给赵亦波2050万美元,当时给易趣的估值超过2亿美元。更神奇的是,四家风投都声称不参与经营决策,“一切由赵总说了算。” 随后的2000年夏天,互联网的冬天来了。那时,西湖旁边的马文兜里的50万已经见底,看着屋里“十八罗汉”无米下炊,心情无比郁闷。南边的马花藤更加悲惨,本想出60万把“企鹅”卖掉,问了一圈却无人搭茬,小马哥天天坐在家里发呆。 一边是急速涌入的OICQ人数,另一边却眼睁睁看着服务器每天宕机两三次。 显然,有大佬撑腰的赵亦波底气要硬得多,当时易趣用户已经超过300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