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要许愿。”朱瀚摇头,“许愿会拖住脚。你画个‘圈’,谁摸到圈,就在心里打个圈,把乱想先圈在里面。” “哦——这妙。” 糖画摊主笑,真的在红绳上取了少少糖汁,顺着纤维描了个指甲大小的圈。 孩子们看见,哗然:“我摸到圈了!”“我也摸到!” 一时间笑声乱飞,连大人都忍不住抬手摸一摸,似乎真把心里奔腾的念头圈住了一小团。 “王爷。”卖草鞋的把针线往耳后一别,“今日借鞋的多,我想把匣子搬到门外。” “搬。”朱瀚道,“但在匣前放一块板,写一条线,让人借前先跨。” 卖草鞋的“得令”,两步一挪把匣子端到门口,板子压在匣底,借鞋的人俯身一看就明白,不用多问。 上午过去一小半,红绳前忽然来了一群衣着齐整的朱标,腰板笔直,步子一致,眼神却有点飘。 他们一出现在门口,便引来几声低呼——原来是城中一处武馆的徒弟。 为首者眉目俊朗,眉梢略挑,腰间系一条素绦,绦头垂着一穗,行走间轻轻晃。 “王爷。”他拱手,“听闻此处教人走路,我等也来试试。” “试。”朱瀚点头,“先摸绳。” 朱标愣了一下,笑意里多了一丝不以为然,还是伸手摸了摸。 摸完,他立在顾辰的板前,脚尖架着,像一把拉开的弓:“我可以跨很远。” “跨远不难。”顾辰说,“跨稳才难。你先跨这条线。” 朱标微挑下巴:“这太简单。” “你跨。”顾辰不动声色。 朱标一脚跨过,果然稳。 他嘴角一勾,正要跨第二步,顾辰忽道:“停。” 朱标不解,脚收半寸:“为何?” “你刚刚的脚跟没落满。” 顾辰弯腰指点,“你以为自己稳,是因为习惯用腰救。今日我们不让腰救,只让脚自己安稳。” 朱标眸光一闪,露出三分惊讶——他没想到对方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习惯。 他不再争,第二次跨时果然踏满,脸上多了一丝认真。 “你叫什么?”朱瀚问。 “沈砺。”朱标答,“砺石的砺。” “好字。”朱瀚看他,“你们练身多年,身有规矩。规矩放下半分,路才进半分。” 沈砺深看了他一眼,抱拳:“受教。” 武馆的朱标们绕着红绳与木板来回穿,时而稳,时而急,时而停下互相比划。 石不歪在旁边看,忽然站起,对着一群朱标“啪”地拍手:“你们腰太硬。硬了就容易把路顶歪。软一点,像你们母亲用手抚你们的后背那样软。” 朱标们齐刷刷“噗嗤”笑,一时收不住。 沈砺笑未散,还是应了一声:“是。”他练了一遍腰,果然柔活许多。 沈砺走完,忽地站定,向朱瀚一揖:“王爷,我能不能留在门口半日?不走,我只看,记你们的‘让’。” “留。”朱瀚点头,“看完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沈砺应声,退到旁边,不言不笑,却把眼睛像一把小钩,挂在每一双脚背上。 他看见挑担的娘们儿肩侧的肌肉怎么抖,看见卖酱的翻勺时脚心怎样无声挪动,看见孩子们抢着摸红绳时谁先停谁后让。 他看着看着,眉梢的意气慢慢收了,眼里多了一层静。 正当门前的“摸”“站”“走”渐次有序,长街另一头忽而传来二胡声。 不是曲子,是一串慢慢的音,像有人在试弓弦。 声音不急,柔得像羊脂,却不软。众人下意识侧耳。二胡声有步子,三顿一提,像在与红绳的轻响交谈。 “谁在拉?”白榆伸头。 “城北的沈老。”卖草鞋的低声,“他眼睛不大好,但耳朵是城里最灵的。” 果然,一个戴着旧布帽的老人拄着竹杖缓缓而来,臂弯里夹着二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