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待人群渐散,许归将拍板收起,正欲离去。 却见面前立着一位中年男子,衣袍旧而整洁,眉眼之间隐约带着一股看不透的冷静。 “这位……有事?”许归拱手,语气平和。 朱瀚淡淡一笑:“听你讲书,颇有见识。” “不过是些闲谈。” “却不见得闲。你说那‘少年才子三问三答’,颇像是借太学之事做文。” 许归神情微变,警惕道:“阁下是谁?” 朱瀚不答,只抬手从袖中掏出一物,缓缓递出。 那是一枚玉牌,雕工极精,其上篆着一枚朱字小印,龙蛇隐现,光影流转。 许归神情剧震,一时怔住,须臾跪地:“微臣许归,叩见王爷!” 朱瀚扶他起身,笑道:“既是读书人,何必跪拜。” 许归面带愧色:“末学不知王爷驾到,怠慢有失。” “无妨,我不是来究你罪的。” 朱瀚环顾四周,目光深邃如墨,“我是来请你帮个忙。” “请我?”许归一愣。 朱瀚缓缓道:“太子殿下欲开春讲,广纳学子,不拘出身,但此举若无声援,将为权贵士族所忌。我需你用你这张嘴,替他立声望,造人气。” 许归皱眉:“王爷当真要我说?” “你本就已说了,不是么?” 朱瀚盯着他,“今日之言,恐怕不只百姓听见,言官、士子、甚至京营都有耳目在。” “他们都在等,看太子下一步做什么。” 许归苦笑:“末学一个说书人,难担重任。” “但你知分寸。”朱瀚眼神一沉。 “你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知道火候,知道节制,也知道——何时加一把柴。” 许归沉默良久,忽道:“王爷可愿听我一问?” “你说。” “若太子殿下真如王爷所愿,日后登基称帝,王爷当如何?” 朱瀚抬眼,凝视他良久,忽而笑了:“他称帝,我自归田。” 许归一愣。 “他登九重天,我在一亩三分地;他见万民朝拜,我教子孙读书写字。如此而已。” 朱瀚语气温和,似说着一件极平常的事。 许归郑重拱手:“许归,愿从此日起,为太子舌,替殿下扬风化雨,撼百世之流言。” 朱瀚点头:“好。明日你去找林起,他在旧讲堂。” “是。” 几日之后,菜市口再现人潮,许归讲书之声一日胜过一日,内容也悄然转变。 从奇人异事,转为太学讲学、民间才俊、朝中风气……他言语犀利,却不犯忌讳,字里行间推崇“有德者居之”,令众多寒门士子趋之若鹜。 与此同时,太学旧讲堂前,已悄悄排起长龙。 “听说今春讲学,不论出身,只考笔试。” “我堂兄昨日已递卷子去了,他说题目新奇,专问实事,不似八股。” “我昨儿还听许先生讲,说这是太子殿下亲自挑的题!” 朱标站在讲堂窗后,静静听着窗外议论。 他身后,朱瀚缓缓走近,道:“你已点燃火,接下来,便看这火能否烧得旺了。” 朱标转过身来,神色坚定:“我会让它烧得够久,够亮,够热。” 朱瀚盯着他的眼睛,缓缓笑了:“很好。” 北风猎猎,卷起瓦上积雪,太学讲堂旧楼檐下,悬挂的铜铃低声作响。 讲堂之中,朱标身着简朴儒衣,未着太子金冠,只束一条素带,立于堂前朱红讲案之后。 他眼神清澈却坚韧,望向下方数十名来自四方的学子,有寒门子弟,也有乡野秀才,甚至还有几名老儒衣冠整肃,神情肃然。 “我知道,”朱标开口,语气温和却有一种潜在的坚定力。 “你们有人是不信的,觉得太子不过作秀;也有人是心存疑虑,怕这一番讲学,终成空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