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个月前。 夏季的青海,满目金黄。 丰收的初秋,油香四溢。 这片高寒洁净的土地上,有着“冷凉性”气候、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等自然优势,滋养着一株株油菜。 这里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春油菜育种和研究的省区。 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科技攻关下,这里先后育成杂交油菜品种数个,是国内春油菜的主栽地区。 油菜也是青省六大作物品种中播种面积最大的。 也是在这里,未来会诞生油菜高产的世界纪录:450.45公斤! 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的香日德农场,今年这里的油菜产量和品质都好得出奇。 出油率高一直是青省油菜的优点,比全国平均水平能高出五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而香日德今年的油菜出油率还要突出一些。 简单的调查后,农垦就知道原因出在种子上。 而在农垦之外的土地上,这种来自天禾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推广面积更多。 普遍都是增产丰产。 而在柴达木盆地的西部,有农垦旗下最大的格尔木农场。 格尔木河东河西的次生盐碱土地上,则种上了大片大片的苜蓿。 这是在草学教授翁立新建议下做出的举措。 在柴达木盆地,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盐碱荒地、盐碱农地、盐碱林草地。 苜禾1号也在这里发挥出了极其有价值的作用。 柴达木生态脆弱,拥有让人羡慕的草地面积,只是农垦的草地面积就有500多万亩。 但草产量却很低,牲畜承载量也极低。 而苜蓿产业的发展,干草产量的提高,让这里的畜牧业也展现出了蓬勃生机。 甚至还能有多余的牧草,通过两年前才通车的青藏铁路,从格尔木运往ls、德令哈、西宁。 高产高质量的牧草同样是嘉禾带来的,但还远不止如此。 天禾的种子搜集队活跃于此,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充实着天禾的宝库。 天禾科学院在这里建立了育种站,开展油菜、菜心、蔬菜等作物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选育。 看似不起眼,但当农垦调查过后,才发现家底都被人看完了。 这也就有了青省农垦集团董事长杜建文一行来酒泉之旅。 杜建文是个长相颇为正派的中年人,年轻时很英武的那种,也很健谈,让人如沐春风。 其履任农垦董事长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原来也不是搞农业的。 是从运输转到农业上的。 在聊了一会儿,双方心照不宣的谈到了未来的合作上。 嘉禾在很早之前就对柴达木有想法,只是条件不成熟,其实现在也没完全准备好。 但也没那么多时间让人准备。 合作的地点理所当然的放在了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和德令哈两个农场。 青藏铁路通车全线通车后,格尔木和德令哈的变化很大。 青藏高原黄金旅游线路吸引了中外游客,白云雪山、飞流峡谷,旅游业已成为了青省和藏省的支柱产业。 郭阳对格尔木很感兴趣。 这里是进藏物资的后勤保障基地,同时雪区工矿企业和部分地区的蔬菜和粮食也大多来自格尔木。 不管红旗河能不能实施,郭阳都在有意识的往这个方向靠。 最终,双方在良种育繁、有机农业、苜蓿产业、盐湖农业、生态治理、油脂加工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 杜建文对这次的交谈满意得不能在满意,他没料到嘉禾这么好说话。 柴达木的投资环境太差了! 人确实有一定的因素,毕竟农垦的职工都穷得心慌,又有些时常作妖的民族。 但最难的还是地理因素,干旱、高寒、缺氧、盐碱、戈壁、荒漠…各种因素叠加,一般人跑还来不及。 而嘉禾仿佛一早就想好了,当他提出建立合作关系时,嘉禾已经能拿出各种具体的投资方向。 在酒泉的几天里,杜建文看了嘉禾盐碱治理,河道整治,天敌生物防治……大开眼界。 但他最感兴趣的是‘海鲜’。 “郭总,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嘉禾想在柴达木发展盐湖农业了。”杜建文恍然若悟的说道:“一开始,我还以为你是对钾肥有兴趣。” “嘉禾也有在钾肥上的投资。”郭阳说道:“但嘉禾对在盐湖中养水产更感兴趣。” 柴达木盆地种一共有51个湖泊,其中只有1个淡水湖和7个半咸水-咸水湖,其余都是盐湖。 盐湖农业的提出者郭阳也并不陌生,杨国成的老师郑绵平,一位地质领域的院士。 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钱学声的关注,就像其对沙产业的重视一样,这位科学家认为盐湖农业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事实上,盐湖农业只包括盐生动植物养殖、种植及产品高值化加工,和钾肥搭不上关系。 但谁让这两年钾肥这么火呢,而柴达木又是国内钾肥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郭阳笑道:“我也对‘海鲜’特别感兴趣。” 当杜建文一行吃到嘉禾在酒泉出产的大螃蟹后,更是抑制不住感叹。 “肉质细嫩紧实、蟹黄饱满、味道鲜美。” “这适合柴达木吗?” “应该说柴达木是最合适的。”郭阳说道:“冷水蟹完全能适应柴达木的盐湖环境,而且环境清洁,完全可以走品质路线。” “我要把他带回去。” “到时候记得卖给嘉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