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成了。” 陈铭眸光微微闪烁,预示着他的内心极不平静,授衔啊。 哪怕他表现的再淡定,也不能否认自己对当军官的事情的确很在意,从新兵连开始,从进入军营那一刻,就在计划,一直计划了将近两年。 终于要授衔了。 呼! 陈铭此时的内心无不激荡澎湃,正如诗人所言: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当梦境醒来,他期盼已久的计划即将变为现实。 努力将近两年,经历多少都不重要了。 在这一刻,似乎没有人察觉到陈铭的想法,众人皆沉浸于各自的世界,魏文博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顺利完成任务对他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 万家乐则笑呵呵的,将课题文件装入牛皮纸袋准备封存,这些文件学院可保留不住,砺剑计划,伴随着第一批试点人员撤退。 到时候他们所有成员的个人信息,以及做出的成果,包括回到部队后的表现,都会一一被送往军部。 上面下了这么大的功夫,不可能不闻不问。 会在后续一直跟进,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如何,砺剑既然是长期计划,那上面的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打算。 陈铭的表现目前还不被上面察觉,就算关注到了,他现在也没有消息来源,东部战区交流团只在这里呆了三个月。 早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回部队了。 砺剑一组的导师齐战挺看到文件封存,走到陈铭跟前,笑着拍了拍肩膀:“不错,小同志,你的思维很广泛,也很善于思考。” “从你做第一个课题时,我就注意到你了,信息战伱假设的有对手,陆军指挥课题,你依然假设对手,这样做出来的课题,的确更有说服力。” “如果其他组的学员,也能像你一样,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从课题的本身去做,那就好了。” “谢导师夸奖。”陈铭抬手敬礼,欣然的接受对方称赞。 很多学员做课题,尤其是关于战争类的课题,不假设对手,他也知道这个事情,当初七组刚开始谈信息战不也一样嘛? 合成只谈部队的现有资源,信息战也只谈通讯,协同手段,不是说这么研究不行,而是军工科技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理论,都不是为了看着好看啊。 不然,消耗那么多军费干嘛的? 难道说国家生产枪支就是为了让军人打靶?背着跑五公里?组建蓝军部队,专门研究外军战斗方式,就是为了好玩嘛? 一次小规模演习,动辄消耗几十亿,肯定不是为了热闹啊。 所有的军工科技的诞生,都是为了打仗,有针对性的,对地形,对区域,对气候,各方面都有针对,那课题如果只讨论内在,和纸上谈兵有何区别? 你不把敌人当做假设来应对,那么敌人的假设就会时不时瞄准自己,很简单的道理,却很多时候被忽略。 陈铭就是注意到了这一点,第一天过来就站出来反驳,并且顺利担任副组。 “继续加油,小同志。”齐战挺鼓励了几句,带上其他几位导师离开。 万家乐将封存好的牛皮文件放进柜子里,立项证书也放进柜子里。 从桌上拿起一摞红色证书,又从抽屉拿出印章,准备给陈铭他们写结业证书。 一般情况下,像陈铭这样提干的,都没有毕业证,是由导师来安排结业就可以。 像魏文博这样的本科毕业,基本上授衔和提干授衔一样,都是一毛一的少尉,没有特殊贡献,或者表现的话,本科毕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授予中尉。 刷刷刷!! 钢笔写字的声音一直在持续,结业证书上有自己的名字,有导师的签名,还有科大信息工程学院的盖章,这东西只是个形式,没啥用。 个人信息早就已经录入系统内了。 但对于陈铭来说,哪怕没啥用,拿到证书的这一刻,还是很让他高兴,大红色的封面,正面印着国防科大的校徽,“结业证书”四个烫金大字,下方配着两个银白色的麦穗,托起五角星。 陈铭轻轻抚摸着五角星上凸起的“八一”字样,心中泛起无尽的感慨。 不容易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