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彭城维县,磙子营村,陈家。 陈铭的父亲陈强河,母亲胡彩霞两人吃过晚饭从外面溜达一圈回到家中。 陈强河打开灯,感受着大过年家里冷冷清清,抬头看着堂屋“三等功臣之家”大牌匾,居中悬挂,默默的从口袋中摸出一包“红杉树”撕开,抽出一根点燃。 猩红的烟头,配上袅袅烟雾,陈强河连续咳嗽了好几声,低头不语。 “死老头子,你年纪多大了还学抽烟,都戒二十年了,你说你图个啥?”胡彩霞嘟囔两句,拿起暖瓶泡了一杯茶水,给陈强河端过去。 “大哥家今天送礼的人多,让你跑前跑后忙活,你不去不就行了,犟的跟头驴一样,非要去,去了你又不舒服,你说你是不是自己找罪受?” “都说了不让你去,你死要面子。” 陈强河被妻子数落了几句,脸上的皱纹似乎在此刻更深了一些,将烟头轻轻放在地上,踩灭,抬起袖子擦了擦有些冻僵的脸庞,叹了口气。 “我不是因为这个,凯飞是好孩子,也确实有出息,大哥家热闹,那是人家孩子有出息,你说咱们家铭子要是好好读书该多好。” “哪怕考不上好大学,那也比过年都回不来的强啊,部队里面苦,如今连家都回不来,忠孝难两全这我知道,我不是担心铭子嘛。” 陈强河说着,又从抽屉中拿出一份报纸,翻来覆去的看。 这是维县武装部安排人送来的战区军报,上面有陈铭占据半个版面的宣传消息。 当时武装部送过来时,还有三袋米,两桶油,一些猪肉什么的年货,表示新年慰问。 可这些对于两个老人来说,远不如孩子陪在身边,他们要的是热闹,是阖家团圆。 尤其是刚才,从陈铭大伯陈强江家回来,人家那边除夕夜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两个孩子笑脸迎客,满屋子都快堆满了礼品。 家里热闹的不行,外面小汽车一排排,在整个磙子营村都是排在第一号。 陈强河早早被叫过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看着泡泡茶,散散烟,帮忙去左邻右舍家借点凳子,招呼客人罢了。 自己忙了两个多小时,茶没喝上,椅子没坐上,陈凯飞好歹还喊了一声“二叔”,陈莹那丫头,看到客人笑靥如花,看到他连声“二叔”都没喊。 老头不想再继续招待,就气呼呼的回来了,途中还要自己去买包“红杉树”。 不是气陈莹,作为长辈,他才不会和小辈一般见识,而是因为大过年自己家太冷清,心里不舒服。 比起大哥家比肩继踵,门不停宾,自己家就显得门堪罗雀,冷冷清清了。 心里不舒服,很正常。 哎! “叮铃铃!叮铃铃!” 就在两老愁眉苦脸的时候,陈强河手机铃声响起。 胡彩霞起身走过去一把抢手机,“要还是大哥打电话,我接。” “不准再去帮忙,那也叫帮忙?忙给你看还差不多。” “咱就关好门过咱们自己的年,娃不回来,那也是年。” 胡彩霞脸色不耐的看向手机屏幕,当看到微信页面,陈铭设置的“大金毛”头像出现。 刚刚还满脸不情愿的胡彩霞,脸色瞬间就激动了,连连对着远处招手:“快过来,快来,是娃打视频了,快点。” 陈强河一听是儿子,“刷”的一声将报纸放下,赶紧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棉衣,抛开刚才忧愁的情绪,换成了一副笑脸。 跑过来,点下接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