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齐达内的执教能力,外界一直是褒贬不一。 说他厉害,但有时候皇马的比赛踢得乱七八糟,还经常遭到保级队反杀。 说他不厉害,执教皇马4年,两座欧冠奖杯、两座世俱杯冠军、两座欧洲超级杯冠军、两座西班牙超级杯冠军和一座西甲冠军, 这个荣誉,就算放眼皇马历届主教练中,也是无人能及。 媒体一致认为,缺少罗西的皇马,才是真正考验齐达内能力的试金石。 毕竟,罗西在场上,自带两种属性。 防守时+1人。 进攻时+1人。 皇马先开球。 介于齐达内派出贝尔和维尼修斯双边锋的两翼齐飞战术,纳格尔斯曼则采用“守中放边”,形成压迫“强侧”。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简单粗暴地限制皇马边路的齐飞。 即便失败,皇马也只能延边路推进,威胁较小,莱比锡有足够时间回防。 在莱比锡更注重策略性和整体性的前压下,皇马的边路进攻陷入瘫痪。 贝尔几乎没有向前加速冲击的机会。 莱比锡前场压迫的同时,三名中卫也要适时前压,避免后卫线与中场线距离过远出现空档。 这也让另一端的维尼修斯,在阵地战中的单兵作战能力,遭受限制。 上半场,皇马的进攻端表现平平,仅有的几次射门,也没能威胁对手球门。 反倒是莱比锡,抓住皇马阵型前压的机会,打出几次高质量的反击。 要不是皇马后防今天心态稳健,恐怕早就被进球了。 在上半场后半段,齐达内忌惮莱比锡的速度,让防线微微靠后,封锁中场线和后卫线之间的空档。 但莱比锡也有应对方案,长传冲吊。 身高192cm的高中锋波尔森抢第一点的同时,身后的萨比策、恩昆库等人会立刻前插,拿下第二落点。 简洁利落的传递,出色的无球跑动,频繁的交叉跑位,是莱比锡反击高效的直接原因。 关注这场比赛的球迷,肉眼可见莱比锡的进攻威胁,远比皇马要大。 中场休息后,齐达内快速做出调整,加强球员之间的跑动。 由于莱比锡的压迫并非那么靠前,在对手推进过1/4个球场时才开始压迫,皇马就开始利用球场的纵深,不断调动对手防线。 客场作战,齐达内占据一定的心理优势,所以他并不着急进攻。 一旦边路遭遇封锁,立刻将球传回安全区域,绝不冒险。 这并非齐达内胆小,而是稳健。 欧冠打到半决赛,比的就是谁能稳,失误率小。 如果还是依靠那永远不变的三板斧,只能说比赛已经提前结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