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那个高灵环境中,每个生命体的意志一诞生,就会引来灵力的依附,自动成为如今的“超凡生命”。 那个时代,修炼主要靠吐纳和修心,甚至后者才是关键。 因为他们只要能够迈过意志历练的门槛,就会自动引来无主灵力的依附,成就更加强大的自我。 那些修炼者们从来没有缺过灵力,所以他们制造出来的法器大多都没有考虑到灵气枯竭的情况。 他们就像一群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老农,天然就以为将种子撒入土中,就会水从地下流过催生根系,就会有雨从天而降哺育幼苗。他们在他们的一生里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耕田、如何翻土、如何施肥,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 若是有朝一日,突然将这些人扔到广阔的沙漠里,那么经验再丰富的老农也会懵逼——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找绿洲,如何建造地下引水管道,如何以滴为单位计算每一株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量,如何利用管网和滴灌技术来精确地控制成本…… 只有在无灵环境下成长、又被污染力量不断吞噬家园的超凡者才会把灵力量化成“圆”,才会创造出既省灵力效果又好的超凡课程,才会在制造法器时把“节能”放在目标前列。 而弑神者曼古拉·西泽大帝作为亲历过灵气断绝的末代修炼者,虽然已经有了“节约用灵力”的概念,但是他在建造通天塔时给出的解决方案,却是“自动休眠”、“自动吸收灵气”和“部分功能低功耗运行”。 也就是说,通天塔在灵力不足的情况下会自动休眠,并且在此过程中自动吸收环境中存在的灵气并储存,储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启动部分功能,比如说一千圆灵力可以唤醒塔灵1号和执行一次空间跳跃。 搁在古代,这思路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对于真正在灵气荒漠里生存过的言律歌来说…… 言律歌:嫌弃.jpg 换了后世任何一个超凡者过来,都会嫌弃。 这和实力无关,是技术代差。 “尊者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符文节点太繁琐了,我有更好的方案可以优化。”言律歌拉着尊者,在通天塔里绕了一圈,顺带对着墙壁上的符文指指点点,“还有这里,表层的三维符文看起来没问题,但是连接深层四维符文的方式有问题,也有可以优化一下。 “还有这个地方,计算落点的方法落后了,我们可以换一个新的算法进去! “那儿的问题更大,切割空间的方式也太耗能了,换! “这儿这儿这儿,这个生命检测功能放在这儿没必要,跳跃时小空间里的人真有些三长两短也救不回来,只会浪费灵力。删了吧别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