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还有多少人求情-《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2/3)页

    夏侯惇无奈的挥了挥手,把军兵召回道:“子文,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我们就先撤军了,你好自为之吧。”

    曹仁接口道:“你既然执意要如此,你岳父必然气恼无比,我倒建议你先不要回去,待我与元让撤回邺城,在你岳父面前说情,等他气消了你再回军也不迟。”

    丁辰感激的道:“多谢二位叔父,侄儿今日无礼,若将来还有机会回到邺城,到时再向叔父赔罪。”

    “说什么赔不赔罪的,”夏侯惇坦然道:“放心吧,有我们求情,你很快就能回邺城。”

    在他看来,丁辰有数次力挽狂澜的功劳,要不是丁辰,曹氏都不知道覆灭多少次了。

    再说丁辰是兄长的女婿,又是大嫂的亲侄儿,就算他们求情不利,还有曹昂、曹节、大嫂出面,总能把兄长的气给劝消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多耽搁了,”曹仁拱手道:“告辞!”

    说完,两人带领手下军马连夜撤军了。

    如今雨季已经过去,他们想要撤军已经不用再绕道白狼山,直接走滦河近路就行了。

    丁辰看着他们离开,不由叹了口气,心中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这个时候,那石屋门口的几位长老全都跪到了丁辰面前,连连磕头谢恩。

    他们真如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一样,要不是眼前这位少年一力抗衡,甚至不惜跟自己属下刀兵相见,今天晚上他们乌桓部族恐怕已经被屠杀殆尽,血流成河了。

    “多谢君侯救命之恩,我们这十万部族,从此只认君侯做主人,君侯要我们生我们便生,要我们死我们便死。”

    “君侯不如就做我们的大单于吧,我们这柳城虽然比不上中原之地富庶,但是我们以十万人供养君侯一人,也足以让君侯锦衣玉食。”

    “是啊君侯,在这里虽然偏远,但您是我们至高无上的王,何必回去受他人管束呢?”

    众长老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丁辰。

    而丁辰的心里乱糟糟的回到了单于府的书房,看着那摇曳的灯火发愣。

    如若邺城回不去,自己是不是真如乌桓长老说的那样,在这里当个土大王算了。

    毕竟这地方离中原那么远,拥有这一座城池以及十万百姓,真跟个小诸侯国也差不多。

    他想的脑袋昏昏沉沉,正想去榻上睡觉,突然却听到布帘后面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随手拿起宝剑,挑开床榻的布帘一看,只见到榻上躺着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美貌少女。

    虽然她们盖着被子,但是露出雪白的香肩,显然被下没穿衣服。

    “你们是谁?”丁辰警惕的问道。

    “长老说,我们姐妹只要伺候好了君侯,就放了我们的父亲,”其中一个少女道。

    “求君侯不要把我们赶走,让我们做什么都行,”另一个少女可怜兮兮的哀求道。

    ……

    话说夏侯惇跟曹仁各自率领军马回到邺城。

    想来他俩初来河北时,身边不止没有一个军兵,还背着吃了败仗的耻辱。

    可是来到河北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每个人手下又都有了数万军马,而且每个人都立下了攻取一州的功劳,一为幽州刺史,一为青州刺史,回想起来这都是拜丁辰所赐。

    如今丁辰惹怒了曹操,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前来求情。

    如今邺城的大将军府已经被曹操所占据。

    而曹操也没有难为袁绍家眷,给刘夫人另行安排了住处,发还了所有珍宝,并按时供应粮食。

    而且曹操还带人去袁绍墓前祭奠了一番,回想起两人从年少之时胡作非为,到起兵之后互相帮忙,又到成为对手之后亦敌亦友,惺惺相惜。

    曹操一幕一幕回想起来竟然感慨万千,在袁绍墓前痛哭流涕。

    说起来曹操对待袁绍的部众都不错,就连当初写文章把他骂的狗血淋头的陈琳,他都爱其才而既往不咎,署为军师祭酒。

    此前的大将军府,现在的丞相府的书房,远比许都的宽敞明亮。

    曹仁夏侯惇共同向曹操躬身施礼道:“见过兄长,我等前来复命。”

    “好,好啊,”曹操也已经一年多没见这两个兄弟,欣慰的招手让他们起来道:“这一年多未见,你二人头发都白了不少,看来在这河北没少奔波,你等辛苦了。

    老夫在邺城都为你们准备了宅邸,如今天下初定,打仗的机会恐怕不是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