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都是拉木加的常态了。 陈钧在来之前就有了解,所以,他并没有觉得有啥,本来边防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静。 之所以人民觉得平静,觉得战争很远。 那是因为我们有五万边防军,死死守住了边境线,宁愿战死也绝不后退一步,将战火挡在国门之外,造就的和平。 拉木加的情况没让陈钧感慨,真正让他感慨和心情沉重的是,一路上和林木闲聊时,每每提起林芝团部,对方总是一脸的羡慕。 经过陈钧刻意询问才知道。 身旁的这名老兵,从12年参军入伍,当时被拉到军分区呆了不到两个小时,后来又分配到353团,在礼堂听了一节课,吃了一碗素面后。 到如今足足七年了,戎边七年,他所呆的地方只有宿舍到哨岗,再到巡逻线。 也只是两人聊熟了,林木觉得他这个团长还挺随和,才敢张口打听一下林芝现在的状况。 他想对比下,跟自己印象中的林芝有没有变化。 一番谈话,陈钧听得那是如鲠在喉。 他理解这种与世隔绝的痛苦,也理解边防战士对外界的渴望,可就是这么痛苦的环境,一个个老兵完成了两年的服役后,并没有选择离开。 第五年原本可以离开,依旧没有,谈起明年是否离开时。 林木连犹豫都没犹豫,还是摇头,至少在这一刻,陈钧觉得自己是真不如面前的这名老兵。 至少,对方对祖国的热爱,对边防的贡献,比他强。 陈钧所能做的,也只是细细的将林芝的情况,讲给老兵听。 老兵认真的听完,很是感慨着说比他印象中的楼高了一些,街道也干净了不少,没有以前那种随处可见的大烟囱和牛粪了。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等快到拉木加哨岗时,陈钧终是忍不住询问对方,需不需要什么帮助。 他自问身为一名团长,只要林木开口,不说多好的条件,至少帮他换个环境,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戎边七年,林子对祖国的奉献已经做到了,换个环境没啥不妥。 可惜的是,林木听到询问,他只是轻轻摇摇头,双眸带着一丝憧憬说道:“团长,您真不用担心我。” “我在这都习惯了,等您回去帮我带几封家书就好,我这几个月攒了好几封,让家里人知道我在这的消息就成。” “其他的真不用,谢谢团长关心。” 对于这位很懂父母心,又富有亲情,责任感的战士。 陈钧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得抬手再次拍了拍对方宽厚的肩膀,转身登上了拉木加哨塔。 立身哨塔之上,极目远眺,风景很美,蓝天白云下残雪覆盖着枯草,沙丘,没有灌木丛。 风打着哨音呼啸而过,构成一幅色彩单调,自然天成的旷野莽原图。 距离哨岗不远处就是24号界碑,甚至都不用拿望远镜,就能看到上面镶刻着激动人心,红彤彤的那两个字。 看得出来,拉木加的战士,对界碑照顾的很好,上面擦拭的很干净,字体也是经常描红。 毕竟,这是祖国主权的象征,更是军人心中的圣碑。 从哨岗的位置还能看到战士巡逻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 景色不错。 但陈钧此时,却没有心情去欣赏了,他拿出地图一一比对,细致的在上面标注。 353团团长过来拉木加,这么大的动静,边防连的干部不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 陈钧这边地图还没对完,拉木加连长高魁,指导员边文通,连带着连里股长,司务长全都急匆匆的跑过来。 尤其是连长高魁,神情极为严肃。 他来到哨塔的位置后,先是扫了一眼团长所在的位置,紧接着就拉上王建星走到一旁,急切道:“参谋长,你怎么这时候把团长给带过来了?” “什么意思?” 王建星挑了挑眉,但别误会,他可不是生气。 边防连长敢这么跟他说话,那就代表这边的情况严峻程度,可能超过团部之前所掌握的范围。 不过想来也是,他们边防一线行都快出来两个月了,团部的情况不可能随时知道。 别看他们这次巡防时间挺久,那是因为需要走的地方太多。 若是真有啥情况,哪怕边防连没有通讯手段,也能安排战士下山,就近去补给营地传递消息。 最慢两天团部就能得到具体汇报。 高魁也不敢墨迹,再次压低声音,急切的开口道:“参谋长,今年的情况不太对啊。” “寒流比往年过来的早,这还没到十月份呢,仲巴高原那里就要大雪封山了,要不了几天,寒流就会过来拉木加,随时会封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