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卧槽!! 听到学院合并改建,陈钧当即抬手敲了敲额头,暗怪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当初在金陵碰到丰校长时,他还想起过这事,只是后续工作太忙,把这一茬都给抛到脑后了。 “行了。” 看着陈钧似乎真的不知道,冯丘虎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是刚才接到军区彭政委的电话,询问你这边出发没。” “我才想起来。” “学院没有通知,可能是考虑到你这边工作抽不开身,故意不给你打招呼。” “但学校的领导考虑到你的问题,你不能不懂事,尽快收拾收拾出发吧。” “还有,带上李海瑶同志一起,你这结婚了,以后就不能天天独自一个人到处蹿。” “尤其是回母校参加庆典这事。” “明白了嘛?” “是!!” 瞧着冯旅离开,陈钧沉思了一会。 他觉得这次学院应该不止是没通知他,估摸着连楚鸿飞他们都没通知。 要不然这小子早就得到信了,学院改建不是啥秘密,很早之前就有风声。 原先楚鸿飞还发短信提醒他来着,这怎么该出发了。 却没动静了? 陈钧一边拿出手机打电话,一边拍了拍正坐在参谋部工作大厅发呆的李武界。 “去把车开到旅部门岗那。” “你自己的行李也收拾一下,跟我出一趟公差。” “是!!” 小武原本正无精打采的坐着,听着要出公差,当即麻溜的起身。 相当积极的跑了出去。 这小子快要签一期了,最近相当的积极,他指望跟着陈钧混到三期然后转业,回家有份轻松的工作,再娶个媳妇呢。 陈钧这边连续打了几个电话都没人接,干脆也不打了。 下楼去后勤部准备找李海瑶说说这个事。 其实说句实在话。 咱这陈参谋长打心里其实还是很希望,能够回母校“衣锦还乡”一下。 但别误会啊。 陈钧这种心理可不是为了嘚瑟。 这么重要的场合,母校出去的领导估计绝大多数都会回去。 就算想嘚瑟,也轮不上他啊。 陈钧纯属就是为了去看看自己离开一年多的学院,如今有没有什么变化。 相比179旅,他在陆院呆的时间更久,感情也更深一些。 当然,更重要的是。 陈钧觉得以一名学员的身份游母校,对比以一名军官的身份重回母校。 这种感觉必然不同啊。 李海瑶对于这个决定,她也没啥意见,反正后勤的工作最近旅里不是很忙。 她也能走得开。 一番收拾之后,陈钧跑到冯旅办公室辞行。 顺带着又拐个弯,跑政委办公室“借”了两罐茶叶,当做礼品。 不得不说。 单位有个喜爱茶,并且喜欢收藏的首长就是好啊。 这去哪都不需要考虑带什么礼品了。 就是不知道为啥,自从陶旅调走后,徐政委那些私藏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宝贝。 很容易就被他借出来两罐。 等一切准备妥当。 由李武界开车,三人从军区开始出发前往西京。 彭城距离西京不算远,全程八百多公里,若是路上不耽搁的时间的话,九个小时多一些应该就能跑到。 过去的一路上,可能是李海瑶知道陈钧要回当初的学院了。 她也兴致勃勃的讲了不少,有花国防科大的事情。 但这怎么说呢。 国防科大,全称是国防科学技术学院,人家最牛的是科研技术专业,真要比指挥系的话,还真不一定是陆院的对手。 包括对学员的训练,李海瑶讲的那些很难和陈钧经历的相提并论。 所谓少年振衣,可做千里风帆。 用来形容陆军边防学院一点都不违和。 祖国边防4万公里边海防,学院一届又一届学长如那颗颗钢钉扎根边疆。 这里所蕴含的使命,是在其他学院所感受不到的。 终于。 一路奔波后,陈钧再次来到了,阔别一年之久的西京陆军边防学院。 从车上下来,他抬头看着面前熟悉的校区,熟悉的门岗。 望着校园内迎风烈烈的军旗。 脑海中似乎又响起,学院阵阵宣誓的誓言。 我宣誓!! 我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去; 我志愿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 我志愿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宣誓人:陈钧。 声线隆隆,恍若依旧在耳畔响起。 这,就是母校的魅力啊。 四年的青春,四年的成长。 陈钧只是在门口驻足片刻而已,心中便再难掩那抹激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