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奈何他们一营情况特殊,没有被划分到演习剧本里面,若是想出动部队去参战。 就两个方法,要么自己向上面申请。 要么等上面的指令。 最近三天,他们连一个指令都没等来,至于说主动申请,那就更别提了,根本不可能。 他们才被陶旅骂了没多久,现在旅部不给他们打电话,就已经偷着乐吧。 还敢主动打电话过去? 所以,这两天练兵战场上就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远处双方打的正嗨。 近处一营的战士就聚在一起观看,刚开始战场波及到附近的时候,这帮老兵还能紧张的启动战车,打算随时参战。 可连续几次,营指挥部都没下令,那帮老兵也皮了,干脆三五成群的聚拢到一块,凭借着那三寸不烂之舌指点江山。 一会说人家蓝军战车集群战术菜的抠脚,一会又说红军战术应对不忍直视。 在这段时间里。 陈钧也没闲着。 梁科翔忙着在那整理,练兵结束后的训练大纲,其中也包括连队日常要求方面的细则。 陈钧则是针对一营,下一步的整合,开始着手安排。 毕竟不打一仗,很多问题暴露不出来。 以前光在训练场上尝试,陈钧自己都不清楚,眼下的一营,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但他知道,合成训练练了那么久。 要是论综合战斗力,咋地也不会输给五个临时凑起来的营啊。 215那场攻坚战,对不少人来说打的都很漂亮。 但对于陈钧来说,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不算太亮眼。 因为对方都不是来自一个单位,相互之间不熟悉,单一的任何一个营对上一营,都是被秒的主。 五个加起来,从火力上,那绝对有抵挡合成营的能力。 但也只能是抵挡了。 对方不会配合作战,火力就不可能大幅度跨越,至少陈钧当初听到215阵地的火力配置时,他还没真没太过重视。 按照往年惯例。 大练兵结束后,所有单位都会进入新一轮的训练,甚至有些表现比较差劲的单位,会被上面抓着开启连续一个月的集训。 这就是练兵的好处,因为能够从中及时发现一些,平时很难发现的问题。 陈钧自然也不例外。 通过这次针对215阵地攻坚战,全营战斗力虽说较为强悍,但这还远远达不到陈钧对于合成营的要求。 别的暂且不提。 就说陈钧对于合成化部队的理解,在他的认知中,每一处微观战斗,单一兵种在原则上都不会单打独斗。 而是向兄弟单位寻求信息支援,火力支援,力求以最少的代价歼灭敌人。 或者再不济,也要向当面之敌施加强大的系统打击能力,毕竟是合成营啊。 合成的是独立决策的能力,也是独立协调运作若干不同性质的火力单元,以及火力群组的能力。 就像这次进攻215,只打出了协同的火力,坦克对坦克,装甲对装甲,完全是一副硬拼的架势。 所依仗的不过是人多,战车多,会配合,火力还足。 但在其本质上,合成营可不单单依仗这些啊。 那是要把十几种陆军兵种,形成一个独立的感知,判断,决策,执行为一体的战斗单位。 就比如说,合成真正的核心就像是抓了一把刀子和抓了一把叉子,同时进行。 在进行时各司其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需要刀子的时候就找刀子,需要叉子的时候就找叉子。 这在合成作战当中,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只不过这种问题,牵扯的就比较细致了,没那么容易解决。 这几天陈钧闲着没事,就在装甲连,坦克连,炮连,后勤,工兵,高射机枪连里四处转悠。 一场作战结束后,光听连长,还有连支部那些干部写作战心得可不行。 毕竟仗是战士打的,直面敌人的也是战士,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只有营里的士兵最清楚作战过程中,他们需要什么,渴求哪些支援。 陈钧就是在搜集这些信息,而后结合自己的判断,进一步的调整后续训练重心。 。。。。。。。 忙忙碌碌中,大练兵终于是结束了。 10月4号下午五点。 导演部公共电台中,统一发布练兵结束的通告。 人家战场上连续打了几天的单位,听到导演部宣布练兵结束,都是长长松了口气。 唯独一营这边,一群老兵意犹未尽,总觉得就练兵刚开始时,参加了一场不过瘾。 但不过瘾也不行啊,国庆练兵本就时间短。 红蓝军,人家也没分出最后的输赢。 就在一营这边准备整队,打算尽快返回驻地时。 导演部直接一通电话,打到了驻地。 电话中的内容很简洁,就一句。 要求合成一营营长,副营长,尽快到导演部报道。 参加此次大练兵的战后复盘会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