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等香江驻军总部的门闸高高抬起,运兵车同时启动,车队匀速的驶离军营。 拐入大道。 这时候晚上七点,正是香江街道上,下班人流量最多的时间点。 好家伙,三辆军车突兀的出现在大道上,周围路过的民众。 目光瞬间就被这奇怪的一幕吸引。 “咁多军人,佢哋要做啲咩?”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率先询问了一句,这也使得更多的目光,开始朝着这边汇聚。 “佢哋身上,点都带住红布,呢系要庆功吖嘛?不过军人睇落就系好靓仔。” 窃窃私语的声音,混合着民众拿出手机“咔咔”的拍摄声。 车队还没行驶多长距离呢。 道路两旁就已经围满了凑热闹的民众。 陈钧站在第一辆车头的位置,他全程眼观鼻,鼻观心,反正就是一副严肃的表情。 严格执行刚才大队长的指令,不东张西望,更不会去回应周围的吵闹。 香江的街道比较窄,并且车辆按照这里的交通法,都要靠左行驶。 除了这些,让陈钧感觉有点不大适应之外。 其他的倒还好。 大概过去有七八分钟的样子,香江交警部门的人也到了,开始协助车队短暂的在前方疏散人群。 这里的民众,普遍没有内地的更加热情,但也差不了多少。 驻港部队在香江这么多年,始终恪尽职守,守护着这里的安全。 所做作为还是挺受欢迎的。 车队在前行,有些过来香江游玩的内陆游客,跟着车辆在道路两侧奔跑。 “天呢,一等功臣?这么多?” 有些人注意到绶带上的字样,震惊的捂住嘴巴。 但更多的民众,只是注视着车队前行,好奇的仰头望着。 陈钧站在车上,他都算是比较淡定的了。 遇到这种场面,虽说以前也没咋经历过吧,但至少心理素质过关。 他自始至终还能保持着平静。 可其他老兵,尤其的耿魏东,那脸上的激动,溢于言表。 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是以前他小时候只能站在远处看着。 但这次,他也成为了被瞩目的一员。 车队路程行驶过半时,香江电视台,鹏城电视台,都安排人过来。 对着这支撤离香江的队伍进行实施报道。 就在陈钧他们这边,大张旗鼓的离开香江时。 远处鹏城,羊城,香山等等一些驻军的地方,也开始悄无声息的行动。 无数原本聚集的武装战备火力,开始陆陆续续的撤离。 而同一时间,跟踪报道的消息,也开始出现在一部分电视台。 西京陆军边防学院。 陈钧的室友,何京,杨帆,沈从军,梁魁吃过晚饭没多久。 就被大队长,统一安排到电教室,准备看新闻联播,军事学院的班级多。 一般情况下,电教室内聚集的学生自然就不会只有一个班。 每天看新闻联播,那场面都快堪比电影院的规模了。 何京他们现在都已经读到大二了,指挥系课程开始陆陆续续的接触,自然而然的,关于每天国际上发生的大事。 也要实时关注。 学院也都会组织他们,按时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 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于课堂上老师的实事分析更了解,课后也能做一些相关课题。 这不,何京以及梁魁他们还跟往常一样,接到大队长的指令后。 几人就结伴来到电教室,抢到中间靠边缘的位置,挺直身板准备看新闻。 看新闻联播最恐怖的,是每次看完之后,都会被大队长随机点名,上台去进行点评。 这几乎是每天雷打不动的规定,别说不认真看了,你就是认真看的时候,也要在心里一直琢磨着等下万一被点上台,该说什么。 因为,甭管看的多认真,只要运气好,被点到名字上台做点评的时候,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 那不好意思,晚点名之前的加练,永远是最令他们难忘的。 所以,梁魁他们来到电教室之后,表情整的一个比一个严肃,脑袋仰得一个比一个高。 眼睛都瞪大了,一眨不眨的盯着屏幕,似乎是生怕错过某个细节似的。 今天的新闻联播跟以往没啥不同,前面十分钟就讲一些国内的事情。 中间十分钟,播放一些近期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闻。 可就在何京他们,看得正认真时,屏幕上突然插播了一条最新消息。 起初,众人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画面上标注的标题是“最近一批撤港军人离开香江,受到民众夹道欢送”。 类似这种插播的新闻,基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 可看着看着,气氛就有些不对劲了,电教室内不知道是谁率先瞪大双眼,抬手指向屏幕。 失声高喊:“哎?!那不是七班的陈钧嘛?” 谁?! 突兀的声音,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电教室众人都齐齐抬头望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