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闻言,李军政可不敢怠慢,他急忙将手中的牛皮纸袋放在主任面前的办公桌上。 他们这位主任,是去年才上任,而这次的强军计划,也是主任最先提议,最终通过大会成员一致同意。 才将消息下放到各学院。 “报告,我发现一篇标题为《新时期强军目标》的军事理论,这篇理论观点非常新颖独特,而且内容极为深入,作者是西京陆军边防学院那边的一位学生,在不久前的考试中所写的。” 说完,李军政将牛皮纸袋递放在王建平的桌上。 “他的观点和军部今年年终大会,提出的几个军改观点几乎一致,甚至还要比我们目前所设想的,还要更详细,更全面一些。” “哦?” 原本强军计划考试的考卷,是不会交到王建平这里,他也没时间去看这些。 可听到老李这么一说。 他反倒是有了些许兴趣。 因为李军政自己就是军部相当有名的军事学理论专家。 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资格,来对各院校考生考试的试卷,做出最终处理。 王建平看着面前办公桌上,摆放的牛皮纸袋,他微微沉吟片刻,没有过问太多。 而是放下手中的文件,将袋子拆开,取出里面一摞字迹密密麻麻的稿纸。 认真看了起来。 至于李军政,则是站在原地等着。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等,足足等了半个小时。 起初,王建平看到这篇理论中的前一小部分内容,并没有什么表示,就跟李军政一开始的感觉一样。 有关85年的军一级合成编组延伸出的前景设想,这些年不止是国内,国外也有很多国家在尝试。 在军中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看着看着,王建平的表情开始变得凝重,纵观近代战争史,许多军事学家,甚至带兵的军官将领,都比较推崇大纵深战术、大军团作战。 这本无可厚非。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也会连带着很多军事学的观点,甚至军校的课程教学,也都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授课。 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这份军事理论当中展望的前景设想,并非像以前那样,只是阐述大军团的优点,大纵深战略的发展前景。 而是从大到小,逐步分析,从军一级,一层层下放,分析到师,到旅,到营。 将重心放在了机动作战能力,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设想上面。 单从这一个方面来看,这份军事理论当中阐述的前景就很有不同的见解了。 当然,军事理论嘛,这就跟搞学术一样,可以大胆的假设,大胆的构建,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 可这份理论它不仅大胆,还紧紧贴合了当下军改的整体走向,甚至还要比他们高层的设想更详细一些。 王建平看了一遍,尤其是看到最后营一级协同作战,指挥扁平化,多源感知的设想时,更是反复认真的看了两遍。 才将手中的理论文稿放回桌上。 他抬头看了看还在自己办公室等着的李军政,再看了看这篇《新时期强军目标》的撰写人名字。 随后笑道:“老李。” “到!!” “你去把西京陆军边防学院有关于陈钧同志,在这次强军计划中,考试的所有试卷,以及个人成绩记录,都带过来。” “这位同志的试卷先放我这,你去继续忙吧。” “是,主任。” 李军政再次敬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看到他离开,王建平又重新拿起这篇军事理论,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 这才拿起桌上的红色座机,拨了一组数字,将话筒贴在耳旁。 “我是王建平,通知组织部的人,调取西京陆军边防学院,一名叫陈钧的同志档案,将他所有档案资料调过来,送我这里。” 说完,王建平“啪”的一声挂断电话,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窗台前。 望着外面忙碌的总政干部们,他微微眯了眯眼睛。 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但刚才的那通电话,却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消息,很快传到了陆军边防学院这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