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延州,齐聚十里铺-《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第(2/3)页

    相互竞争的情况,无处不在。

    在没外人的情况下,那就内部,班与班之间竞争。

    有外人了,那没得说,一致对外。

    吃过早餐后。

    陆院的车队开始出发,一辆辆大巴车中,承载着一帮带着新奇和探索精神的大一学生。

    从西京学院西门的方向,一路向北。

    开始出发。

    这次延州之行。

    学院准备也很充足,不止安排了大队长,每辆大巴车,都还特意安排了一名政治教员。

    陈钧他们乘坐的车中,担任政治教员的是一名年约四十岁左右,身材中等,带着一副眼镜的上校。

    车辆刚启动,教员就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关于红色讲堂的过往。

    据他所说,现在陆院的学生,像陈钧他们这一届,已经很舒服了。

    学院还酌情考虑安排大巴送一程,像他们当时刚入军事学院的年代,也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会。

    教员考入了西京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除了一开始的一個多月新训,当然,那时候也不叫新训。

    而是被称为入伍教育。

    当时进行红色讲堂内容,学习延州老辈精神时,那可没有车可以坐。

    入伍教育结束后。

    就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延州野外拉营,以及长达半年的社教运动。

    教员也算是老一辈的军官了。

    他的阅历,给大一的新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就连陈钧也都是坐在座位上,听得津津有味。

    分配给他们的教员,名字叫周得胜,目前是在陆院大二指挥系专业担任导师。

    在车上,周得胜讲述了山不高,路不陡,山间树木扶疏,流水淙淙金锁关。

    讲述他们当时,每天都要行进七八十里路的行军过程,每天都背着行军被,挎着军用挎包和水壶。

    还有两人一支,换着扛的半自动步枪。

    讲述了他们野营训练过程中,都是怎样进行防空和急行军,怎样风餐露宿。

    在洛州由于这里以前有洛州会议,那就自然少不了一番政治教育。

    教员周得胜的口才很好,而陆院安排的车辆行程,正好跟他当年路线吻合。

    每到一地,他就给陈钧他们讲这里的故事,讲这里的历史,讲他在这方面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在洛州,他看过航模表演,八十年代末,航模表演的那种小飞机,在头顶上上下下翻腾,变幻莫测,那可是相当令人惊讶的事情。

    等车辆路过黄帝陵时,教员也能对这庙宇森森,松柏古朽的地方,讲一些语录章节。

    反正不管路过什么地方,他都能把话题给扯到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

    其实,到了这时候大家都已经知道,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讲堂,从登上大巴车开始。

    课程就已经开始了。

    西京到延州足足三百多公里,学院车辆又不走高速,专程走规划好的路线。

    晃晃悠悠中。

    周得胜又讲述他们那时候一路上,接触到不少陕北的老乡。

    那个年代,陕北的农民非常苦,住在这种沟沟壑壑的环境当中,吃饭全靠天,尤其是吃水,往往要翻岭过沟,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那时候克山病也比较多。

    周教员还谈起了当时他们为了配合野营教育,他挑起了写蜡板和油印的工作。

    这份工作,也让他得以认识了野营路上,队伍里面被誉为五朵金花的,五个女生。

    大家表现都非常坚强。

    哪怕是女生,也没有一个背不了行李,根本没有一个掉队。

    甚至在其他学员野营途中,没有力气的时候,五朵金花还做宣传鼓动,给大家唱拿手的山歌,帮其他学生抢着背枪。

    谈起过往种种,周教员讲的声情并茂。

    言语间带来的情感,似乎能够将他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

    说到最后,周教员甚至还拿出了当年他们野营的照片。

    那是在经历瞻谒完纪念塔,和陈列馆时拍摄的,照片中教员们身背步枪,个个表情凝重。

    经过了一路的讲解。

    原本很多大一学生,对这次延州之行,认知并不深刻,也没法深刻,毕竟以前没有接触,也很少听过这么具体的讲述。

    但听了一路教员的讲述,让很多人率先意识到,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他们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怎么做才能不辱使命。

    初步的思想开始扎根。

    大巴车晃晃悠悠,一直前行了快四个小时,终于来到十里铺。

    车辆刚刚停稳。

    周教员指着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延州标志——宝塔山。

    言语中带着一丝激动的说道:“同学们,看到远处的塔身了嘛?”

    “那就是你们此行的终点站,延州。”

    “去吧,好好感受下先辈们的付出,你们会有收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