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普国涛声音洪亮,声声震耳。 听得陈白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急忙从口袋摸出香烟,递给过来的众人。 “辛苦你们跑一趟了,走走走,家里请,这大热天的,还要麻烦你们亲自跑一趟。” 陈白水虽嘴上说着麻烦,可这会心里却高兴坏了。 儿子有出息,当爹的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就在这时。 陈家老三,也就是陈钧的三叔陈福桐也从市里开车赶了回来。 陈福桐是做生意的人,相对来说,他可比自己二哥会招待人。 他人从车上下来,就在后备箱拆开一条软华子,见人就递。 “同志们,走走走,去家里坐。” “二哥,快带着同志们去家里,喝点茶休息一会,大老远跑过来的。” “好好好,不用客气。”普国涛笑着回应俩兄弟的热情。 就这么一会功夫,他手上,耳朵上,夹的都是香烟了。 陈白水在前面带路,普国涛跟着一起。 队伍再次开拔。 后面跟着的小赵可不含糊啊。 出发之前,政委特意交代,这回过来虽不是送功,但也要热热闹闹。 他作为政委的助理员,又是在自己村,那肯定卖力啊。 队伍刚动。 他就敲响了手中锣。 “咣!!” 一声脆响,声音在寂静的乡村里面,显得格外响亮。 原本没多少人聚集的村口。 听到锣声,附近每家每户都有人,好奇的出来查看情况。 人群越聚越多。 刚出来的村民看到这么长的队伍,里面又是军装,又是摄像机的。 有不少村民脸上露出惊讶。 “这是干啥嘞?” “咱们村今天有啥好日子嘛,怎么来了这么多当兵的,还有后面那些人手上拿着的是啥?是拍戏的玩意吧?好像叫摄像机。” “妈,什么拍戏,这是咱们县里的电视台。” “赵哥,今天咱们村有啥喜事嘛?你拿着这么大的锣在这敲?” 刚从家里出来的一名年轻人,看到小赵也在队伍里。 当即开口询问。 “这是去陈钧家的,陈钧在西京陆军边防学院读书,表现特别好,在学校立了功。” “人家军校要举办开学大典,特意联系咱们县武装部,带上陈钧的爸妈一块去西京参加典礼。” “我跟你们说,陈钧在学校表现老牛了,他还在两所军校竞赛当中,几千人里拿了第一。” “不跟你们说了,我还要敲锣呢。” 小赵说着,“咣”的一声又敲上去。 “这是去陈老二家的?我想起来了,不是前两个月才说陈老二家的娃子考上了军校吗?这就在学校立功了?” “唉,陈老二真是有福,他养了个好儿子呀。” “可不是嘛,厉害的人养出的崽都厉害,陈老二年轻的时候不也挺厉害的,哪像我家那孩子,去部队这都两年了,屁也没蹦出来一个,看看人家小钧,这还没去俩月呢吧?” “了不起呀,啥时候我们家也能出一个,像陈钧这么优秀的好孩子。” 村子里人是越聚越多,有人站在路边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当听说是村里陈老二家孩子,在军校立了功,人家学院特意邀请陈老二夫妇去西京参加开学典礼。 还有电视台,武装部陪同,还能坐飞机。 脸上纷纷都露出羡慕和钦佩的神情。 也顾不上看热闹,都开始跟上去看看,有没有啥能帮忙的地方。 小舟村总共也就没多少户人家,这一会功夫都给传开了。 村里有人考上军校,毕业就能当军官,他们早就有所耳闻。 如今又在学校表现好,还立了功。 这种荣誉,在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当中,可比那些赚了大钱的有钱人,还要值得敬佩。 他们可是记得,陈钧刚刚离开家都不满两个月,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有些村民心里多了许多的感触。 虽说不是所有人都有崇高的理想,认为当兵有多好。 但大家毕竟是生在红旗下,基本上也都有着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啊。 原本寂静的乡村,因为武装部和电视台的到来,彻底热闹了。 陈白水,陈福桐两兄弟领着人往家走。 左邻右舍得到消息的村民,又是从家里帮忙拿凳子,又是帮忙拿茶叶,水杯的。 匆匆忙忙跑过来帮衬。 毕竟,这来的人不少,谁家也不会平时准备那么多的板凳。 “领导们快请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