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喜欢什么?让先生们给你说道说道。”于老师努力的揉了揉鼻子。 这都不是暗示了,你小子可聪明点,可着他们薅羊毛。 “我对大物件没啥兴趣,手串古玩也不大喜好,唯有对扇子和乐器情有独钟。”徐明淮有点不好意思。 “呵,这孩子,果然是瞅着我来的。”于老师把双手一摊,一脸无辜。 “嘿嘿,我知道马老爷子喜欢收藏大件,还都是价值不菲的。我师父喜欢收藏古玩,玩得还挺好。我师叔喜欢收藏手串,也是不错。只有于老师您收藏了好些扇骨扇面。我也略懂一二,所以学习学习。”徐明淮也摊开了手掌,都挺无辜的。 “我可没有名家的扇子作品,都是收藏着好玩的。”于老师恢复一派神态自若:“扇骨倒是有几个品相好的湘妃竹、梅鹿竹、玉竹的,扇面就很杂了,朋友写的书法字画,别人送的丝绫绢木。这些也不值当什么,就是个爱好。改明儿上家去,喜欢哪样拿去就是。” “那成吧,我还当有什么名家的留青竹刻呢,等以后有好的我给您老匀两扇。”徐明淮也没有觉得什么,本来这收藏讲究的就是个真心实意,有人爱好这个,有人爱好那个,各人的喜好不同嘛。 “那敢情好,我还挣了呢。”于老师乐乐呵呵,还看了看师父尚济衡。 “您老可别羡慕我师父了,他有我这么个玉树临风的徒弟很知足了。”徐明淮眨了眨眼睛,嗯,就是眼睛里进东西了,没别的意思。 “嗨,谁还没有个好徒弟啊。”于老师丝毫不介意。 话题眼看着聊到头了,师叔李济平看了看师父尚济衡:“眼看着年关快过了,后面有的忙了。” “剧社里都挺好的,只是苦了孩子在外头奔波。”师父尚济衡抬头看了看天色,还早。 “没什么可辛苦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走着呢。”徐明淮握了握梁静秋的手,感觉不太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物由心造。”马老看着两位老友,神情轻松的说道:“这孩子心性好,能吃苦,看得远,有什么可操心的。” 徐明淮感激的看着马老:“马老博古通今,在文学上首屈一指,我平时也喜欢涉猎历史和文学,请教的地方很多呢。” “书和人是一样的,好的呢,让人身心愉悦,不好的呢,让人怒不可遏。写书就像做人,写得好才有人喜欢,校书呢,就像扫尘,一面扫,一面生,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乐趣。”马老淡淡的笑着:“你的剧场我有看过,并不是一味的博取人们的欢笑,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段子都很有启发性。高情远致也好,家国天下也好,刻画得尤为感人至深。” “马老缪赞了,谢谢您的认可。”徐明淮正了正身子:“所有的艺术形式最初都是表达对美好的期望,传扬着惩恶扬善,劝人向善的情怀,达到弘扬民族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管是俗里的笑料还是雅里的情操,看山的人获得山色,看水的人获得水色,总归是能得到一些东西的。” “你能有这份心意就不简单了。”马老很是欣慰:“俗和雅认真去看的话就是一种约束,最俗不过是家长里短,最雅不过是忧国忧民。超出了俗,就是为恶,超出了雅,就是无私。不认真去看的话,怎么都会俗,怎么都会雅,俗的人会说装高雅,雅的人会说太低俗。但是,俗和雅只是一种行为约束,它约束不了人的情操,看上去俗的人他可能为人两肋插刀,看上去雅的人他可能男盗女娼。所以,你是很好的,在行为上约束了自己,在情操上恪守着自己。” “您老严重了,我还太年轻,一切都太早了。各花入各眼,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徐明淮看着桌上的茶杯若有所思。 “孩子,你未免想的太多了些。”马老看着眼前这个模样俊俏的小青年,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别人的认可是鞭策,但不是绝对,不要太执迷做的太完美了。” 年轻的我们有着悲天悯人和愤世嫉俗,也会天马行空的想看清这个世界,将所有的事情做的尽善尽美。 但是,超过年纪的成熟就会承受本不该有的心理负担,这样不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 “生活的样子有很多,得到一些,也会失去一些,这是常态。”于老师醒了醒发困的眼睛:“孩子,太快到山顶可就没有路了,风也大了,雨也大了,为什么不一步步的走上去,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呢。” 徐明淮听了后怔怔出神,脑海里有什么东西破芽而出,仿佛能抓到,又好像没抓到。 “让孩子自己好好想想吧,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就回了。”师父尚济衡盯着徐明淮看了一会,觉得还是得自己去悟,只有明见本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无悔的人生,所以他没有再说什么。 “今天就散了吧,改天大伙空闲了多来聚一聚。”于老师也起身了,身体有些疲倦。 “回吧,路上都注意安全。”白大娘嘱咐着。 各自道别后,今天的聚会就这样结束了,徐明淮却还有些问题需要自己去抽丝剥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