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长寿牵着穿着新衣服的小女童,走在街上。 穿着白色的小棉袄,扎了个丸子头。 白白净净的脸庞,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笑意。 眉心还贴着一枚花簪,看起来很是可爱。 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显得活泼又机灵。 李长寿的个子太高了,他牵着小女童的手。 没注意到小女童的个子,只能踮着脚匆匆地跟在他后面。 一拐,拐入了大道。 大道更加繁华,路边的两排灯笼,每隔一丈就有一盏、 火龙一般,在夜色中仿佛无穷无尽。 有人叫卖,有人吆喝,有人低声交谈。 几个调皮的孩童在街道上嬉笑打闹,手里提着花灯,欢快地从他们身边跑过。 小女童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仿佛看不过来似的。 又走了没多远,便到了福运楼。 在襄平城,排不上一等,在二等却肯定有它一席之地。 李长寿早早地便订下了位置,所以刚坐下没多久。 他点的菜肴便依次端了上来。 李长寿举起酒杯,对宋寡妇道:“这些日子劳烦宋掌柜照顾我家童儿。” 宋寡妇今儿特意好好打扮了一番。 宋寡妇不老,今年才二十五岁。 上身披着一件纱衣,穿着紧身的背心,下身则是宽松的裙子,突显女性的曲线和风韵。 胭脂、眉笔、眼影一个也不少。 “远亲不如近邻。” 各自喝了一杯酒,便开始动筷子。 宋寡妇是个能说会道的,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还能将家中的生意做的有模有样,自然可见其能力。 李长寿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宋寡妇说话,只是偶尔附和两句。 跟她说一说走镖顺不顺利。 他自然不会说,这一路遇见的妖魔鬼怪。 也不会说送张三离开了大唐。 只是说送一个南方的生意人,一路上十分顺利。 宋寡妇一个女子自然是吃不了多少。 小女童和宋寡妇的儿子,光是吃这儿的糕点喝甜水,便饱了。 李长寿见他们吃得都差不多了,这才加快了速度。 筷子如同蜻蜓点水,“唰唰”,盘子中的菜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没一会儿的工夫,便是连汤汁都不剩下什么了。 宋寡妇微微张着嘴巴。 “见笑了。”李长寿一抹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