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咱比较认同。” 朱檀说的这些话语,看似是兖州府的问题。 实则是整个大明朝都有的民生问题,一直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黄子澄,齐泰等翰林院的大儒天天研究这种事情,这么多年来了都没什么好的对策。 如今看朱檀的样子,似乎是有了一种应对之策。 这让朱元璋来了兴趣,“王爷,看你这样子,似乎是有什么应对之策?” 朱檀笑道:“自然有!” “应对之策便是不问原因,遵循法度,以法治国!” “无论这个老伯他之前是因为什么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可他现在做的就是坏事。” “天下的百姓,或者说人,他不会看你以前做过什么,而是看你现在在做什么。” “这就是人性!” 朱檀说完,朱元璋眉头皱起,“王爷如此行事,岂不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这样做迟早有一天会招致祸患!” 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深知各种民生问题。 朱檀这样的治理方法,他不是没有见到过。 可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官逼民反的下场。 百姓无非就是想要吃口饭,有亩地,日子可以过下去,仅此而已。 若非要说还有什么奢望的,那就是遇到不平事,官员可以主持公道。 如此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哼!如今的大明朝是我的父皇执政,他尊崇的是儒家思想!” “可儒家思想教会了百姓什么?” “要为了父母,为了妻女,为了大明而读书!” “可没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要为了自己而读书!” “人都是自私的,可偏偏这份自私不能摆在台面上来说。” “大明以孝治国,儒学正统,这固然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使得尊老爱老成为一种大众认可的价值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