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意外结果:试行鞭法-《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页

    你千里迢迢送到京师的贡物,万一负责验收的太监说一句不合格,这时候难道还要从老家再运?

    这时候只能重金贿赂验收的太监了。

    此外这些存放在内承运库中的实物税收,比如丝绸、织锦、茶叶、贡米、漆器,这些东西都是有日常损耗的。

    每年内承运库都会“报损”一些器物,至于这些东西是真的损耗了,还是被管事太监偷偷拿出去卖了,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外内承运库的东西这么多,每年被偷盗的也不少,可以说是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全部折银,那银元可没有损耗,清点起来也非常方便,这极大的损害了内承运库的利益。

    但这位司礼监派来的小太监本身就级别不高,根本不敢和苏泽对视。

    苏泽看向工部负责记录的官员说道:

    “刚刚这段也记录下来,请陛下和阁老们裁断。”

    工部官员连忙写起来,这下子司礼监的公公也只能跟着写起来。

    今日的协商结果,工部和司礼监都要汇报,总不能司礼监少了一段吧?

    苏泽看向江南协商团的代表,接着说道:

    “同样的,朝廷也不能亏本。”

    “吴淞铁路的钢材价格,要以吴淞当地的钢材价格为准,岂能以京师钢材价格为准?”

    苏泽一番话,让顾宪成也只能颓然低头。

    现在苏泽承认江南的实物税收征收的问题,提出要折银征收。

    刚刚顾宪成的观点就失去了根本。

    顾宪成思考着,是不是苏泽早有打算?

    折银征税,这也是应天巡抚海瑞一直支持的事情。

    早就听说苏泽和海瑞关系不一般,苏泽这是借机将这个话题抛出来?

    顾宪成既然是键政爱好者,自然经常研究苏泽的奏疏。

    这还真是苏泽的风格!

    想到自己赶来京师,竟然成了苏泽推动折银征税的由头,顾宪成更是产生了尽在苏泽掌握的无力感。

    江南协商团本就底气不足,如今被苏泽一番话说的无言。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实物税收折银被拿上台面讨论,如果所有的江南贡税都能折银,那对于江南士绅百姓也是一件大好事。

    这时候,苏泽又说道:

    “其实本官也有一法,朝廷和江南士绅可以各退一步。”

    “刚刚万郎中和葛郎中也已经说了,钢材运输成本最大的一段,是从京师到直沽。”

    “到了直沽就可以装上海船,直接抵达吴淞口,而江南的铁路从吴淞口开始修造,就只剩下码头的装卸成本了。”

    “而京师到直沽这条路,漕运淤塞,陆路也非常拥堵。”

    “所以。”

    苏泽看向江南协商团,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果江南出资,建造从京师到直沽的铁路,朝廷也可以在吴淞铁路的修造价格上给点让步。”

    苏泽说完,在场众人尽皆哗然。

    怎么讨论吴淞铁路造价问题,先变成了江南实物贡税折银问题,现在又变成了让江南出资修建直沽铁路了?

    但是顾宪成的反应很快,他瞬间就抓住了问题关键,立刻反问道:

    “直沽铁路如何出资?谁来营建?建成后的运营权归谁?”

    苏泽笑着说道:

    “顾秀才刚刚还说朝堂诸公锱铢必较在,怎么事关自己也计较起来?”

    厅堂内发出笑声,但是顾宪成不顾笑声刺耳,而是盯着苏泽,等待他的回答。

    苏泽淡淡说道:

    “自然是在京师大宗交易市场募股,但是江南的士绅商贾也可以认购。”

    “直沽铁路也比照房山铁路旧例,成立董事会来运营,其收益除了抵掉工部的投资之外,由股东共同商议支配。”

    顾宪成的反应很快,他立刻问道:

    “苏翰林的意思,日后吴淞铁路,也是同例,也要在京师的大宗交易市场募股?允许京畿地区的士绅富商入股?”

    苏泽点头说道:

    “民间私募真假难辨,若是有人借着铁路募资招摇撞骗如何?岂不是损伤朝廷和铁路董事局的信誉?”

    “京师大宗交易市场发行过房山铁路和倭银公司的股票,只要在报纸上做一下宣传,那就不会有人上当了。”

    众人纷纷点头,目光又落在了顾宪成的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