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半个月前,澎湖。 澎湖的气候酷热,不像京师四季分明。 澎湖的天气糟糕,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台风雨季,风大到都快要把屋子吹跑了。 澎湖的疫病很多,多少人不明不白死在了他乡。 澎湖的坏处很多,但是有一点好,这里有大片无主的土地。 李文全其实小时候也没怎么享福,武清伯李伟对家人十分的抠门,他小时候也是干着农活长大的,对土地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但是当他见到这些福建人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对土地顶多算是一点眷念,而这些福建人对土地就是狂热! 李文全在福建组织殖拓团,来澎湖开拓土地。 李文全通过澎湖县衙的关系,向殖拓团要来了承诺。 澎湖开垦殖拓的土地,每一个大明户籍的垦荒者,可以登记土地五十亩。 也就是说每一个垦荒者,可以在澎湖圈占最多五十亩的土地,只要三年后这些土地变成熟田,那这些土地就是他们的,澎湖县衙给印发地契。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李文全没有多少底气。 开垦五十亩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澎湖地处热带地区,很多地方都不是荒地,而是荆棘丛生原始森林。 就算是没有森林,开荒也是相当困难的。 要将普通的土地变成田地,需要将土地整个犁几遍乃至于几十遍。 还要将土地中的石块挑出来,将板结的土块夯碎。 接下来还有堆肥、改善土壤盐碱性等工作要做。 开荒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而且开荒初期几乎是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获的。 一人五十亩土地,李文全估算,要花上十年才有可能开垦完毕。 但是李文全低估了福建人对于土地的狂热。 当第一批随着李文全去澎湖殖拓的垦荒者回到福建老家,告诉乡亲们澎湖的新政策后,这些垦荒者带来了他们全村的亲戚。 这些福建的垦荒者们,全家老小齐上阵,男人犁地碎石,女人就在后方生火做饭。 甚至有的缺乏男丁的家庭,女人也能扬起夯土的木槌,顶着烈日在太阳下劳作。 这些福建人日夜劳动,但是澎湖的无主土地还是太多了。 而且完全靠人工,效率也实在是太低了。 李文全见到这样的热情,于是干脆将所有的垦荒者都聚集在一起,仿效铁路公股的例子,成立一个名叫澎湖殖拓商团的组织。 李文全刚开始想的,澎湖不像是京师那样权贵云集,所以入股门槛设置的低一点,十银元为一股。 李文全本来预计募集个几千银元,弄一点启动资金。 然后由李文全这个太子的亲舅舅,大明皇商出面,去购买耕牛、农具、粮种和奴隶。 可出乎李文全所料,整个澎湖的殖拓园主爆发了极大的热情,而且他们也远比李文全所想的有钱,竟然一次性就募集了五万银元! 募集了这么多的资金,就要正式一点了。 于是李文全在自家的庄园中,举行了殖拓商团成立晚宴,邀请殖拓团的股东和澎湖上层赴宴。 而晚宴上,李文全也宣布,他会在半个月后乘坐商船北上,开展殖拓商团的第一次贸易活动! 李文全计划在直沽口购买一批铁质农具牲畜,运回澎湖后继续下南洋,在马尼拉购买土人奴隶再返航。 当然,在北上的时候,李文全也会带上澎湖的特产蔗酒和蔗糖,去南洋之前也会满载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 —— 五月十五日,澎湖殖拓商团的执行长李文全,正在准备明日的出航。 这时候管事突然来通报,澎湖提学张纯求见。 李文全有些疑惑,张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拜访自己,但他还是亲自去迎接张纯。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提学,李文全这个太子的亲舅舅也不会这么热情。 但是这张纯是苏泽的弟子,太子还专门写信过来,请李文全照顾张纯。 不过澎湖很大,张纯到任之后,就一直在澎湖几个殖拓点之间跑。 正巧前阵子朱俊棠抵达台南,李文全写信叫张纯这个朱俊棠的同学回来了解情况。 只可惜张纯没能赶上,朱俊棠接到朝廷旨意后就返回倭国了。 张纯见到李文全,立刻拱手为礼道: “世子!” “明之(张纯字)啊,上次不是让你称呼我表字吗?怎么如此生份?” 张纯一板一眼的说道: “世子,您是武清伯世子,太子的舅舅,下官不敢造次。” 李文全无奈,但也只能由着他去了。 李文全看向张纯,想知道他今日来拜访自己的原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