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娘子露出哀戚的表情,她屏退左右后说道: “贵使说的道理妾身都明白,可如今的局势,黄台吉也不会听从妾身的话。” 三娘子等于明确说了,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反对封贡路线。 接着三娘子说道: “贵使也放心,妾身会竭力保证使团安全的。” 王世贞的脑子飞快转动,他问道: “吾等的安危三娘子可以保证,那谁能保证三娘子的安危?” 三娘子脸上露出黯然的表情,最后说道: “那妾身就去给大汗守陵。” 王世贞非常了解草原的习俗了,到了三娘子这个地位,所谓“守陵”其实就是殉葬的意思。 王世贞说道: “在下有一策,可以保三娘子周全,也可保大明和草原安定。” 三娘子连忙问道: “请贵使赐教!” 王世贞说道: “请三娘子嫁给黄台吉,再劝说他接收顺义王之位!” 三娘子愣了一下,却有些迟疑的说道: “贵使的意思妾身明白,可黄台吉本就有妻子,又能如何抛下娶我?再说老汗在的时候,他与我处处敌对,又怎么会娶我?” 草原女子谈起再嫁本来就没有多少心理负担,但是三娘子也不可能主动向黄台吉说要嫁给他。 “此时休要再提,贵使还是去吊唁老汗吧。” 三娘子不在讨论这个话题,这让王世贞也觉得无从下手。 接下来使团来到了俺达汗停灵的地方,在完成了吊唁礼后,王世贞和沈一贯依然没有见到黄台吉。 当日,使团在板升城内的迎宾馆内住下。 沈一贯焦急的说道: “王大人,这黄台吉迟迟不肯见我们,悖逆之心已经昭然,吾等还是应该立刻向朝廷报告,早做军备啊!” 王世贞此时脑子也很乱,他说道: “你立刻派遣得力人手,将消息送回去。” 沈一贯立刻将草原的情况写下,装入加急信件中,派遣使团中的急递骑手送回。 王世贞来回踱步,突然福至心灵的说道: “黄台吉不肯出来,那老夫就要想办法让他出来!” 沈一贯问道: “大鸿胪有好办法?” 王世贞站起来,走到书案边上提起笔说道: “老夫也只能尽力而为了,至于能不能成事,就要看天命了!” —— 王世贞提笔奋战了一夜,几乎要累倒,一大早沈一贯就立刻命令使团成员,将王世贞所写的稿子散布出去。 王世贞作为当世文宗,不仅仅对汉人的历史传说很了解,也对蒙古的文化非常精通。 王世贞连夜写的,是一部蒙古喉歌。 喉歌,是一种蒙古的歌剧形式,一般用马头琴伴奏,通过特定的曲调来讲述传说故事。 最早期的北派元曲,就是起源于喉歌。 王世贞这篇喉歌的名字叫《忽兰朵》。 《忽兰朵》以成吉思汗的侧妃忽兰妃为主人公,讲述了她辅佐成吉思汗,又在成吉思汗死后,和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产生爱情,接着辅佐窝阔台的故事。 这其中有一段就是忽兰妃和窝阔台表达情愫,又担心窝阔台不接受自己心意的唱调,沈一贯听完大为拜服,不愧是当世文宗,就连写喉歌都这么厉害。 沈一贯也明白了王世贞说的办法,通过传播《忽兰朵》,来撮合三娘子和黄台吉。 至于黄台吉会不会露面,那就要看天意了。 果然和沈一贯所料,王世贞这当世文宗亲自出手,《忽兰朵》立刻在板升城里风靡开来。 喉歌本身就是蒙古人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凡是能弹奏马头琴的牧民都能弹唱。 王世贞的歌词朗朗上口,虽然是用汉文写成,但是草原和中原纠缠了几百年,能说唱汉语的草原人也非常多。 整个板升城中都传唱这首喉歌,赞颂忽兰妃的爱情。 虽然知道黄金家族历史的人都知道,王世贞这纯粹就是艺术家的胡编乱造。 历史上的忽兰妃虽然是成吉思汗的侧妃,但是和窝阔台没有这种关系,不过她确实辅佐窝阔台执政过一段时间。 但是美妙的爱情都是在文艺作品中的,越是现实中不存在,越是被世人赞颂。 一直留在板升城内,却不肯见大明使者的黄台吉,自然也听到了这首歌。 第(1/3)页